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社區治理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社區治理經驗交流材料》。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探索“支部共建、多元共治、資源共享”社區治理新路徑,發揮組織優勢、強化制度保障、突出服務群眾,切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組織體系”建設,構筑“支部共建”新格局。一是突出“一個軸心”。指導12個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通過單建、聯建形式組建95個小區黨支部,設立樓院黨小組,健全“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三級黨組織體系。二是建強“服務隊伍”。選優配強社區工作者119人,組建社區志愿服務隊23個,配備1231名網格員,實現管理服務從“領域空白”到“基本覆蓋”。針對“兩委”干部、網格員等不同類型人員,開展黨建、社會管理、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培訓200余次。三是實行“黨員報到”。發揮社區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成立“黨員先鋒模范隊”“黨員應急搶險突擊隊”“黨員矛盾糾紛調解隊”3支隊伍,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在矛盾糾紛調解、治安風險防范、社區文明勸導、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作用。
二、聚焦“治理體系”完善,建立“多元共治”新機制。一是深化百姓議事。豐富居民議事協商形式,印發《**市村(居)民議事代表會議規則》,推動37個村社區全覆蓋建立居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實現鄰里事、鄰里議、鄰里定;開展“小煙頭、大文明”行動,利用積分換禮品,激發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完善多方協調。結合“領航行動”,建立物業糾紛(專職)調委會,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三方交叉雙向任職,促進治理有序規范運行。邀請駐區單位為社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支持,幫助解決社區實際困難。今年以來,已聯合開展活動70余次,解決問題200余個。三是推進力量下沉。整合鏈接“五化一推”單位、醫院、學校、“兩新”組織等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營造共建共融的濃厚氛圍。組建950余人規模的鎮(街道)、村(社區)代辦員隊伍,增加代辦服務27項,實現一網通辦、24小時辦、就近辦、馬上辦。
三、聚焦“服務體系”優化,描繪“資源共享”新藍圖。一是陣地“標準化”。優化社區硬件基礎,實施12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工程,持續養老服務站、共享書吧等系列共享空間,著力打造“15分鐘黨群服務圈、5分鐘共建共享圈”。二是管理“智能化”。依托智慧社區建設,建立小區移動黨建平臺,實現黨內生活日常管理體系智能化操辦。促進社區進一步精簡優化辦事流程,實現社區“一網通辦”,20余項高頻服務事項全部提速辦理。整合天網系統,在小區推行“云巡邏”,切實提升群眾安全感。三是活動“多樣化”。組建社區舞蹈隊、軍鼓隊、太極拳隊等文藝隊伍,周期性地開展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關愛演出、迎新演出、知識講座、閱讀活動等系列特色活動,同時結合中心工作,開展相關宣傳與主題文藝演出,有效激發社區區自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