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在2024年縣全民終身學習周開幕式上的講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在2024年縣全民終身學習周開幕式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學習貫徹二十大,終身學習向未來”為主題的2022年*縣全民終身學習周開幕式,旨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傳遞正能量,營造良好氛圍,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會。在此,我謹代表縣委教育工委、縣教委向出席開幕式的各位領導、全體師生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關心支持我縣社區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向精心籌備本次活動的縣社區教育學院、*第一初級中學和全體工作人員表示親切問候!
我縣社區教育已邁入第十個年頭。十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屆關心支持下,*社區教育歷經興起、發展、拓展,從生澀走向成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一、優化教育資源,構建網絡體系。堅持“政府引導、教委主管、多方協調、社會參與”原則,采取“先行先試,樹立典型,擴大影響,逐年覆蓋”工作思路,構建以社區教育學院為龍頭、街道(鄉鎮)社區教育學校為基礎、社區學習中心為支撐的三級網絡體系。現有社區教育學院1所,社區教育學校24所,社區學習中心43個,學習體驗基地18個,實現社區教育全覆蓋。
二、強化專業建設,打造課程體系。樹立“康養+”專業建設理念,以科研課題或教改項目為載體,著眼土家文化傳承和康養文化傳播兩個維度,已形成“3335”社區教育專業及課程體系,即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三貼近”專業建設原則,立足*本色、厚植康養底色、彰顯民族特色的“三原色”課程特點,休閑養生、土家文化傳承、新技術應用三大主導專業。
三、開展多樣活動,服務社會發展。一是多形式培訓活動提升市民綜合素養。以社區教育學院為主體,充分發揮街道( 鄉鎮)社區教育學校和村(社)學習中心的作用,每年培訓5000人次以上;打造“四點半”“龍河”講堂、“康養黃水”特色課程培訓等項目品牌;組織市民參加各類大賽,獲獎作品100余件。二是高素質農民培訓助力鄉村振興。根據我縣農業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要求,送培到村、調訓方式開展高素質職業農民培訓,培訓學員 1370 人,培訓案例《*縣高素質農民培訓模式的實踐探索》獲評全市2021年教育發展典型案例一等獎。三是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康養*”形象。每年暑假以“風情小鎮·康養黃水”為主題,開設以傳承土家文化和休閑養生為主要內容的土家擺手舞、土家花棍、土家茶藝、土家民歌、太極拳等特色課程培訓班,累計培訓10000人次以上,舉辦“華宇杯”康養之星大眾評選活動,深受媒體和市民好評。
四、探索培訓模式,促進內涵發展。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申請科研課題、教改和試點建設項目,探索社區教育培訓模式,建設學習體驗基地,開發課程資源,提升社區工作者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十年來,全縣申報立項縣級及以上社區教育科研課題16項,已結題11項。
五、加強交流合作,擴大社會影響。秉承“海納百川、方圓共生”理念,按照開放共贏原則構建“1+N”多元化合作辦學模式。2017年,作為全市東西部社區教育學院結對單位,在貴陽市與上海市崇明社區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先后赴西南大學、四川文理學院、黑龍江雙鴨山社區大學等院校考察學習,與三星、中益鄉合作建設紅色文化體驗和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多次在市內外教育論壇、研討會上交流經驗,擴大了知名度和影響力。
十年風雨歷程,十年踔厲奮發,十年勇毅前行。十年社區教育工作實踐讓我們深知:領導重視是關鍵,網絡建設是基礎,隊伍建設是根本,課程建設是核心,內涵發展是動力,經費支持是保障。
…… 此處隱藏12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