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關于如何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的思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關于如何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的思考》。
統計監督是《統計法》賦予政府統計的一項基本職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賦予統計監督新的職能定位,對于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什么是統計監督
作為統計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統計監督的內涵和外延經過了長期的發展變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傳承中創新,在探索中發展。
統計監督理論源于列寧關于“有決定意義的事情,就是在產品的生產和分配上建立最嚴格的全民計算和監督。”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做過精辟論述,在黨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統計工作文件中對統計監督提出明確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關于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中指出,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必須監督各部門、各單位如實反映情況。國務院印發《統計工作試行條例》提出,要加強統計部門對國家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和監督作用。在這一階段,統計監督處于初期探索時期,統計監督主要通過搜集、整理、分析統計資料,為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服務,主要監測和監督各地區各部門計劃目標任務的執行完成情況、國有企業國有經濟生產分配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國統計工作的恢復和發展,統計監督得到重視和加強。《人民日報》發表的“充分發揮統計監督作用”社論,同年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統計工作充實統計機構的決定》以及國務院批轉國家統計局的《關于加強和改革統計工作報告》,都要求加強統計分析和統計監督。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一次將統計監督明確為統計部門的法定職責。國務院批轉國家統計局《關于加強統計工作充分發揮統計監督作用的報告》并提出“統計監督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督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這一階段,統計監督處于探索發展時期,統計監督的主要對象、范圍領域、方法手段有了進一步拓展延伸,建立了反映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規模、結構,包括工業、農業、投資等領域的統計指標體系,通過數據分析揭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特別是圍繞經濟運行中的x頭性趨勢性傾向性問題,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為黨中央準確研判經濟形勢、加強宏觀決策管理提供統計支撐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統計監督的領域不斷拓展,體制機制不斷深化,方式方法不斷創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研究出臺《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督察工作規定》,提出“三大核算改革”,賦予統計部門開展統計督察、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等新的職能。黨的十九大提出完善統計體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將統計監督和紀檢監察監督、巡視監督、派駐監督、審計監督等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監督成為在黨內監督主導下的重要監督方式,統計監督質效持續提升,統計的綜合性基礎性作用正在得到有效發揮。
二、統計監督的特點
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統計監督有其他監督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獨立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獨立的統計機構;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法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職權。因此,統計監督可以保持相對獨立超脫,不易受利益主體的干擾。二是數量性。根據一整套科學統一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和統計指標體系,對紛繁復雜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進程進行量化監測、評價,從數量關系揭示宏觀發展規律,預警矛盾問題。三是全面性。隨著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統計調查范圍大大拓展,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不僅可以反映全國總體情況,還可以反映地區和行業特點;不僅可以反映速度、規模、總量,還可以反映結構、質量、效益。
三、統計監督的主要任務
…… 此處隱藏184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