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1210:公文寫作借鑒的方法》,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1210:公文寫作借鑒的方法》。
借鑒是指把別的人或事當鏡子,對照自己,吸取經驗或教訓,以取長補短。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一些人對它的解讀變了味,甚至有人認為“天下文章一大抄”。由于借鑒的態度和方法的差異,有的借鑒流芳百世,有的借鑒身敗名裂。為此,本文將借鑒分為五個版本,逐個分析其特點和要求。版本高,層次相應也高,希望得到讀者認可。
一、“引”要必要而精煉
我們在復述一些領導講話、名人名言、經典橋段等時,往往會用到引用的方法。引用作為一種正式的修辭法,可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明引需要注明出處,當然不算抄襲。暗引指不說明引文出處,而將其編織在自已的言語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
相對于其他借鑒方法,引用的創新性總體上是最低的。由于它學習借鑒他人的比重相對較高,這也成了一些心術不正之人抄襲他人的“護身符”。對此,建議是必要而精煉。所謂必要,是說引用的次數不可濫,有必要才能引。所謂精煉,是說引用的內容不可濫,要少而精,盡可能讓讀者看到寫作者自己更多的創新內容;否則,不僅會降低文稿的創新含量,而且會被釘在抄襲的“恥辱柱”上。
二、“仿”要“臨”而不“摹”
這一版本的創新性明顯高于前一版本,是模仿他人成功之處來擬寫文稿的一種借鑒方法。鑒,古字寫作“監”,其字形像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臉,后來常用于監視之義,再引申為審查、仔細看。不管怎么演變發展,借鑒都沒有生吞活剝的含義。所以,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好文章,在模仿時都要“臨”而不“摹”,切勿囫圇吞棗、生搬硬套。
…… 此處隱藏592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