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1225:黨的十九六會議精神黨課: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1225:黨的十九六會議精神黨課: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
黨的十九六會議精神黨課: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
黨的十九屆X中X會,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xx周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條件下召開的一次中央全會。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在全面回顧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重大成就的基礎上,以更恢弘的視角從五個方面總結了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這五個方面的概括,既立足中華大地,又放眼人類未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關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世界社會主義、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貫通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一、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
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世界領先的古代文明,為人類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從公元170年的東漢時期到公元1820年的清朝中葉,中國的生產力總量在世界經濟總量中一直占1/4到1/3,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領先長達14個世紀以上。但是受制于生產力水平的整體低下和封建土地制度的根深蒂固,即使在所謂的太平盛世,廣大勞動人民也一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一年到頭的辛勤勞作也換不來衣食無憂的生活,如果再遇上國家衰敗、自然災害、連年戰亂,老百姓更是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元代詩人張養浩的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便是古代中國人民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
進入近代以后,由于帝國主義的入侵,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頭上,除了封建主義這座大山之外,又多出了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兩座大山。在三座大山的重壓之下,中國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面對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的中國人民,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的先進分子,懷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抱著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懸的救世思想,不屈不撓,上下求索。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茫然無措的中國人民發現了救國救民的新希望——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xx周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牢記初心使命,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向前發展。
…… 此處隱藏15194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