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抓不住問題,才是寫不好文章的大問題!》,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抓不住問題,才是寫不好文章的大問題!》。
李瑞環同志在《學哲學用哲學》一書中提到,"先分析、后綜合,在分析過程中綜合,這是認識事物也是總結經驗的基本方法"。這充分說明了分析問題對于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就材料寫作來講,遇到問題分析是常有的事,怎么入手、如何著眼,非常考量功底水平和思維層次。把問題分析好了,往往能給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有讀的欲望、看的期盼。
在材料寫作時,當提出具體的問題后,如何進行深度有效的分析,以期為解決問題提供思路,筆者覺得,至少要用好四步。
第一步、找到問題分析的切入點
我們常講,"老虎吃天、無從下口",有時需要分析問題時,可能就會有這樣的感覺。其實,這就是找不好切入點的問題。就像一棟房子,你從哪個門進,形成的印象肯定有所區別,古人講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鮮活的例子。那么如何選擇切入點呢,結合以往經歷,有三種方法可以借鑒:
按事物構成來選擇,當分析的問題是涉及綜合性工作、單位全面建設時,可以把問題分解為幾個部分、方面和要素來考察。比如,分析單位上半年工作存在的問題,可以按照思想政治建設、業務建設、人才隊伍、安全穩定等方面來逐一分析。
按問題原因來選擇,就是從問題倒推產生的原因和根源,毛主席在分析"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發生和存在"這一問題時,就是著眼紅色政權產生的政治環境、地理條件、形勢背景、我方軍事地量、組織領導五個方面原因綜合分析的,為有針對性制定發展措施提供了依據參考。
按成文目的來選擇,就是圍繞寫作目的和意圖,著眼突出表達的方面,選擇幾個角度進行闡述。這方面,可以多看看系列評論文章。比如,有人圍繞抗戰問題,從"抗日戰爭為何在中國腹心之地爆發""為什么中國尚未淪陷便集團性叛變投敵""一盤散沙的中國何以一夜之間變得萬眾一心""為什么三個月滅亡中國成為笑話""日本為什么拒絕承認侵略歷史"五個側面進行論述,對人們認識抗日戰爭的發生根源、條件背景等方面有較好的引導啟迪。
…… 此處隱藏291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