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1230:在2024年第四季度專題黨課上的報告》,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1230:在2024年第四季度專題黨課上的報告》。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在2023年第四季度專題黨課上的報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兩彈一星”精神及其時代價值,他指出:“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報效祖國和人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在于有效發揮人的積極性,要發揚光大‘兩彈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并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強國建設向廣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以航天人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為早日實現航天夢、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一、“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與體現
20世紀50年代,面對帝國主義核威脅、核訛詐,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果斷決定研制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在為“兩彈一星”事業進行的奮斗中,廣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它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體現,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習近平同志2011年1月26日在看望航天科技專家孫家棟院士時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1964年10月16日,在毛澤東的關懷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政府于當天發表聲明,指出: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目的在于消滅核武器。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一)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是創造“兩彈一星”偉業的廣大建設者和創業者的高貴品質和精神支柱。研制者們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志向與民族復興緊緊聯系起來,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偉大奮斗中。
1951年,于敏從北大調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現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此后的10年,他從頭學起,孜孜不倦。功夫不負有心人,沒有出國留學經驗的他,成為國際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
1961年1月,于敏應邀來到錢三強的辦公室,接受了熱核武器原理預先研究的任務,從此隱姓埋名30年,投入到新的神秘研究領域,從一個基礎理論研究領域,一下轉移到多學科、應用性強的大科學領域。這是于敏職業生涯的又一次重大轉折。
為了盡快研制出我國自己的氫彈,他和同事們廢寢忘食、晝夜奮戰。氫彈原理非常復雜,研究中常常“山重水復疑無路”,但每個人的心頭都像燃著一把火,決心趕在法國前頭研制出氫彈,為祖國爭光。那是理論部的黃金時代,科研大樓的夜晚常如白晝。1965年9月,一場創造歷史的上海“百日會戰”最終打破僵局。于敏帶領的團隊終于形成了一套從原理、材料到構型的基本完整的物理設計方案。不久,氫彈原理試驗獲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圓滿成功。于敏說,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事業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
…… 此處隱藏889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