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在學校主題教育專題讀書班上的思政課講稿》,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在學校主題教育專題讀書班上的思政課講稿》。
各位老師,同志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比伺c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現代化,高度契合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對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綠色根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林業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戰略的主戰場,林業高校被賦予了神圣的綠色使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下面,我講幾點意見,與同志們共同交流。
一、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了對西方式現代化模式的超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邁向現代化道路的生態底色,是以人民為中心、生產與生態發展相協調、人的全面發展與物質發展相統一的現代化,詮釋了以人與自然互主體性為邏輯起點、以綠色發展為實現路徑、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為科學方法、以碳達峰碳中和為戰略目標的科學內涵。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以人與自然互主體性為邏輯起點的現代化。人類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類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構成了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基礎。自然物構成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其行為活動必然受自然規律限制,決定了人對自然的利用必須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互為主客體的思想,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消除了“人類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錯誤傾向,強調要科學認識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客觀規律,以人與自然互主體性為邏輯起點,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經濟社會發展。為此,要發揮人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者的主體作用,讓生態文明建設真正成為人人參與的事業,同時始終秉承生態為民、生態利民、生態惠民理念,持續提升人民的生態環境福祉,讓人民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以綠色發展為實現路徑的現代化。實踐充分證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遵循了以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為基礎、以市場經濟為動力的現代化發展普遍規律,實現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同時立足和遵從現實國情特殊需要,摒棄西方“先污染后治理”“轉移污染、轉嫁矛盾”發展模式,成功地規避了西方式現代化造成的“異化弊端”,把生態文明建設同現代化建設緊密聯系起來,把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作為推進現代化建設重大原則,在高質量發展中兼顧生產發展和生態良好,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道路。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為科學方法的現代化。堅持系統觀念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山水林田湖草沙作為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從本質上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既深刻揭示了各生態系統之間的協同性和有機聯系,也形象地闡述了人與自然之間唇齒相依、命脈相連的一體關系,反映了人類對生態安全和生態系統綜合服務功能的客觀需求與價值認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維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安全出發,充分考慮人類實踐活動對整個自然系統的影響,遵循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發展規律,堅持系統思維和綜合治理,推動實現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生態環境保護。
…… 此處隱藏335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