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微黨課:黨員干部要不斷提升歷史思維能力》,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微黨課:黨員干部要不斷提升歷史思維能力》。
同志們: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不斷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所謂歷史思維能力,就是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將歷史思維能力作為科學思想方法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運用歷史思維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了科學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從歷史大視野出發,在各類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并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等等。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樹立歷史思維,要善于從歷史中獲取智慧,歷史思維成為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七大科學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之一,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具有極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下面,我講幾點體會,與同志們共同交流。
第一,要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生產活動及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其他一切活動的首要前提。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他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國情,準確判斷時代新特征,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筑,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了正確分析和把握,實現了社會主要矛盾理論的與時俱進和重大創新。他重視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用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看待人類歷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他強調:“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2013年12月,他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指導,正確了解和認識歷史,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思維的顯著特征。他強調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基礎之上。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才能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上新臺階。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歷史思維,不僅具有堅定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而且根據新時代、新形勢、新變化,賦予其新內涵,開拓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新境界。
…… 此處隱藏245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