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同志們,我授課的題目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話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它出自于我們偉大的毛主席,這句話現在已經成了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取得徹底勝利的代表性表述。今天,我就以這句話為題目,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我們黨的歷史知識。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有三個問題要問大家:
第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時候成立的?(我們把1921年7月1日作為我們的建黨之日)
第二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有多少人? (黨的一大有13名代表,當時全國有53名黨員)
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任何事物都是有由來的,中國共產黨也不是憑空而降,也不是石頭里面冒出來的,她也是有根有源的。那么,第三個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根”和“源”是什么?
這個問題不像前兩個問題那么簡單,不是一兩句話就能答得出來的,今天課程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我們黨的由來和創建。下面,請大家跟著我一起穿越歷史,回到過去,重溫我們黨的歷史。授課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國內環境、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國際環境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演變,特別是20世紀初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和國際環境的影響,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必要條件。
一、中國共產黨創立的國內環境
(一)中國革命呼喚無產階級政黨的產生。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不成功,呼喚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產生。鴉片戰爭以后,外國列強相繼入侵。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饑寒交迫,在這樣一種民族危難的情況下,許多的仁人志士進行了奮勇的斗爭。流血的革命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這兩個都是農民運動,規模和影響很大,但是提不出科學的、有遠見的斗爭綱領,最后失敗;還有辛亥革命,成功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是領導這場革命的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軟弱、政治不成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另外還有改良運動的推動,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都是想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的富強之路,但是它們與統治階級的利益相沖突,也都沒能成功。所以說無論是流血的革命還是不流血的改良運動雖然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步,但是最后終歸于失敗,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是因為沒有一個先進的用科學理論武裝的政黨的領導。
(二)新文化運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的掀起傳播了馬克思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一年后,《青年雜志》更名為《新青年》,新文化運動就是以《新青年》出版為標志興起的,它是文化思想界的革新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主要是批判傳統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并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這場運動的掀起,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對封建專制思想、封建文化進行了極大的沖擊,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從而為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打開了閘門,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三)工人運動奠定了建黨的階級基礎。工人運動的深入發展,成為建黨的基本條件。科學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是無產階級政黨產生的一般規律。近代以來中國工人階級不斷的發展壯大,到1919年前夕,中國的工人階級隊伍已經達到200萬左右,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的工人階級以巨大的聲勢參加了反帝愛國斗爭,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雄厚的階級基礎。
…… 此處隱藏141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