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文稿修改應該注意的幾個事項》,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文稿修改應該注意的幾個事項》。
修改是寫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工序。作者通過對文章進行潤色和“雕飾”,使文章的思想更加嚴謹周密,語言的組織表達更加準確凝練。可以說,熟練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這是文字工作者應當具備的一項基本功。
一、修改是寫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提升文章質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之所以要對文章進行反復修改,我認為,主要是基于如下幾點考慮:
首先,只有通過不斷修改,才能更加符合領導的意圖。機關文稿如同命題作文,多為奉命之作。領導如果時間充裕,或者對這項工作有思考、有見解的話,他可能會主動與文字秘書進行溝通,交代寫作意圖,但是這種情形畢竟是少數。越是高層的領導,工作越是繁忙,難以抽出時間與你溝通交流,更多地要靠我們平時去搜集領導的思想和觀點,從中領會他的意圖。所以,領導在下達寫作任務時,往往也就是定個方向,給個簡單的思路,有時候甚至連基本的思路也沒交代,就是一句話:要開某個會議,你給我準備個講稿,寫出來后我看看再說。“再說”兩字,言下之意便是寫出來后如果與領導的想法有出入,那么就要按照領導的意圖進行修改完善。由于機關文稿寫作的被動性特征,注定了機關文稿的寫作將是一個邊修改、邊完善的過程。如果你服務的領導風格是開拓型的,他可能會時常提出一些新的思路、新的點子,那么你起草的材料就不是一稿二稿能敲定的,需要數易其稿才行。可見,只有反復修改,才能使文稿更加符合領導的意圖。
其次,只有通過不斷修改,才能讓文稿完美無暇。固然,歷史上文人墨客在興頭上才情勃發、一揮而就寫下未經修改的原創佳作比比皆是。最典型的例子當數才華橫溢、文采斐然的王勃。《新唐書·文藝傳》記載:“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透過這段文字,我們不難想像當年的王勃可謂意氣風發,揮毫潑墨之際,一篇曠世佳作便成。但王勃撰寫《滕王閣序》畢竟屬于文學創作,與公文寫作不同。機關文稿所具有的權威性、指導性等特點,決定了機關文稿的起草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需要征求多方意見,需要融入集體智慧,難以有文學創作的從容與自我。除了請示、通知等一些較為簡單的法定公文外,其他的如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理論文章、經驗材料、匯報材料、講話稿等復雜文稿,大多需要反復修改,難以做到一稿而成。古人云:“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其實寫作也是如此,成于思毀于隨。可以說,優秀的文章都是作者經過反復錘煉、字斟句酌而成的,如果沒有“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肯定無法體會到“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成功喜悅。我們唯有精益求精,對立意進行反復打磨,對布局進行反復梳理,斬去冗言贅詞,讓詞句更加精當,才能使文章更富有條理性和邏輯性,使之臻于完美。
再次,只有通過不斷修改,才能掌握機關文稿的寫作規律與技巧。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實踐鍛煉,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人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才能對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有個客觀、全面、準確的認識。公文寫作也是如此,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執筆者通過邊寫邊改,促成感性認識轉換為理性認識,逐步掌握寫作技巧與寫作規律,進而提升公文寫作能力。公文寫作的實踐表明,“改”不僅讓文章越來越好,“改”也讓起草人的寫作技能越來越熟練。因此,文字工作者務必認識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把修改文章當作是“美化”文章的一個重要環節,當成是掌握機關文稿寫作規律技巧、提升寫作能力的一個過程。通過不斷修改文章,深化對寫作技巧的認識,切實提高自身的寫作本領。
…… 此處隱藏375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