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組織委員黨課:學黨史、悟思想、強行動,一以貫之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組織委員黨課:學黨史、悟思想、強行動,一以貫之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千秋偉業,百年風華。民族復興征途漫漫,回首已是建黨百年。學習黨史,從中總結經驗,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史書寫的是歷史,敘說的是征程,講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規律,啟示的是當下,照亮的是未來。喜迎二十大召開這個節點,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認真總結黨的組織工作史,對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做好新時代干部人事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黨的組織路線的建立與發展
黨的組織工作與黨的事業,黨的建設同向發展,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積累了豐富經驗。從1921年建黨至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為黨的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一)形成黨的組織體系建設
1921年中共一大黨綱規定了黨的組織建設的原則,明確指出吸納黨員的標準與程序,開始建構黨的組織體系。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出臺了第一部黨章,初步確立了黨小組、地方黨支部、區執行委員會、地方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的五級黨組織體系,一直延續到中共四大。中共四大將二大黨章規定的黨小組升格為黨支部、地方黨支部升格為地方執行委員會,從而形成“四級”黨的組織體系,即黨支部、地方執行委員會、區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實現了黨從最初的組織宣傳小團隊向群眾性政黨的歷史跨越。
(二)明確提出黨的“組織路線”
1927年6月中共五大《對于組織問題議決案》開始關注干部問題,強調“本黨迅速的發展,黨的干部人才缺乏而幼稚,我們的黨部自然沒有完備的組織和鞏固之可能”。1928年中共六大首次明確使用了黨的“組織路線”概念、初步形成了黨的組織路線理論。1938年在延安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與黨的政治路線相適應的組織路線。毛澤東在《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強調“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沒有多數才德兼備的領導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把“堅持而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干部”作為當時的“戰斗任務”。毛澤東系統論述了黨的干部政策,把干部隊伍建設作為黨的組織路線核心內容,明確提出并建立“才德兼備”的干部標準與“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1945年中共七大,劉少奇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路線”,從而歷史地形成黨在革命時期的群眾路線觀與組織路線觀。
(三)新時期黨的組織路線的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提出并實行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方針。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黨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干部,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并且要求努力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干部“四化”方針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組織路線、干部路線的核心內容,干部隊伍建設成為組織建設的關鍵內容。
(四)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科學概括
…… 此處隱藏183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