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黨課講稿: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黨課講稿: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
同志們: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提高認識、制定方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緊緊圍繞12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扎實開展調查研究,要把握調查研究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著力增強調查研究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提高調查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把握歷史邏輯,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
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把調查研究作為做好領導工作的傳家寶。早期共產黨人就主動運用階級分析、矛盾分析等方法開展調查研究,認識中國國情,探索革命之路。李大釗親自到唐山煤礦實地調研工人生活狀況;陳獨秀委托包惠僧等調查漢口工人的狀況;毛澤東則是我們黨從事社會調查特別是農村調查的開拓者、踐行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面對復雜嚴峻的革命形勢、艱巨繁重的革命任務,為尋找正確的革命道路,毛澤東在農村專門做過十幾次系統調查,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尋烏調查》等經典調研著作,為了解中國國情、制定民主革命的戰略策略、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據。此后,毛澤東調查研究的腳步從未停歇,據資料統計,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展的調查研究不下60次。新中國成立后,他到全國各地調研不下57次、約2851天。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也不辭辛勞地奔赴各地深入調研,留下許多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寫下了我們黨調查研究的精彩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步履不停,親赴31個省、區、市考察調研,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為了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他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正是在一次次調研中,我們黨形成了一系列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正確決策,不斷開辟出事業發展新局面。
歷史雄辯地證明,什么時候全黨在調查研究方面做得好,黨就能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事業就能順利向前推進;什么時候在調查研究方面出現偏差,就會造成決策失誤,使黨的事業蒙受損失。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使之成為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粘合劑”、開展決策的“思想源”、破解難題的“金鑰匙”。
二、把握理論邏輯,上好調查研究“必修課”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開展調查研究也必須以正確理論為指導。我們黨重視調查研究,既是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必然要求,也是踐行好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黨的群眾路線的應有之義。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主動上好調查研究“必修課”。
其一,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馬克思多次就理論聯系實際作出深刻論述,他在《資本論》中強調:“理論的方案需要通過實踐經驗的大量積累才臻于完善。”恩格斯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觀點,指出:“在理論自然科學中也不能虛構一些聯系放到事實中去,而是要從事實中發現這些聯系,并且在發現了之后,要盡可能地用經驗去證明。”革命導師的深刻論述揭示了一個道理:只有經過調查研究,我們才能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正確地結合起來,踐行好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而“創造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推動實踐發展。
其二,“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唯物史觀認為,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從唯物史觀出發,我們黨將群眾觀點作為最基本的政治觀點,將群眾路線視為最根本的工作路線,將調查研究作為踐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途徑。正因如此,毛澤東深刻指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并明確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
…… 此處隱藏97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