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社區治理結對共建典型經驗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社區治理結對共建典型經驗材料》。
近年來,**區堅持黨建引領,充分利用駐區和區屬單位的政治、資源優勢和在職黨員的人才優勢,以結對共建為載體,以在職黨員社區報到為抓手,幫助社區解決管理和服務方面的難點問題,整體聯動、互幫互助,形成協同推進社區建設的氛圍,破解老城區社會治理中的發展難題,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
一、多級聯動、區域聯合,“結對共建+共駐共建”兩步走。一是落實省市結對共建,打造結對共建示范點。按照省、市統籌調配,**區社區黨組織分別與41家省級單位、19家市級單位確定結對共建關系,圍繞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黨員聯動、活動聯辦等方面簽訂共建協議。省司法廳聯合大院街道黨工委開設了全省首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整合機關、下屬單位及律師、高校法學專家等力量,組建了4支黨員志愿者隊伍和1支網上服務團隊,積極探索將共駐共建工作與高品質、高效率、專業化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得到省委組織部有關領導的批示肯定,《共駐共建筑起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獲全省首屆黨務技能比賽城市基層黨建項目二等獎。二是加強區域共駐共建,實現結對共建全覆蓋。街道、社區在省、市計劃外,因地制宜推動共駐共建,與轄區內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強溝通聯系,在城市建管、文明創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等工作中進行互通合作、自行結對共建;同時,由區本級統籌協調48家區級單位掛點結對、補充兜底,均衡各社區結對共建的單位數量,實現省、市、區三級與社區結對共建全覆蓋。三是健全共建聯結機制,推進組織融合一體化。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積極吸納駐區單位及省、市掛點結對單位中的黨員領導干部為兼職副書記或委員,以此為紐帶,積極邀請駐區、掛點結對單位黨組織,特別是居住在**轄區內的在職黨員,定期參加社區開展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并接受社區管理監督,形成結對共建長效機制,共同推動社區建設。
二、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明確職責+健全制度”兩手抓。一是試點啟動在職黨員“回家報到”紅色行動。由社區黨組織建立“一站一庫一冊兩臺賬”,即設立在職黨員聯絡站、建立在職黨員信息庫、制定《在職黨員進社區全程紀實手冊》、建立共建單位服務臺賬和在職黨員服務臺賬;在社區的休閑廣場、文化長廊、公示欄等區域,設立在職黨員簽名墻、承諾墻、先鋒墻,公開個人照片、服務承諾、發揮作用情況等信息,增強在職黨員“進社區”的儀式感和榮譽感;同時,將所有共建單位的資源、在職黨員的特長進行合并重組,在街道組建水電維修、治安巡邏、醫療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宣傳等不同功能的黨員志愿服務團隊,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創新線上對接和線下服務的幫扶方式。推廣使用“兩微”作為在職黨員進社區的輔助工具,“兩微”即區委組織部制作的“哨先隊”和“驛路向東”兩個微信小程序,“哨先隊”小程序主要為在職黨員、社區、群眾三方在線上完成“供需對接”提供系統平臺,由群眾“點單”,社區“兩委”篩選有效信息并進行“派單”,在職黨員可以在線查看不同類別的活動清單、服務清單;“驛路向東”小程序主要錄入了**區“紅色驛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基本信息,用戶可以“一鍵導航”直接選擇指定場所,也可以通過圖文簡介功能查詢場所提供的服務功能和設施。三是全面推行“1+X”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發動全區機關在職黨員帶頭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在職黨員持所在單位黨組織開具的《機關在職黨員下基層介紹信》即可直接在社區報到、選擇多個服務項目,如參加一次黨組織活動、結對一戶村(居)民、開展一次志愿服務、點亮一個“微心愿”、提出一條意見建議等。社區黨組織根據在職黨員在社區的表現情況,填寫《機關在職黨員下基層反饋卡》報送至黨員所在單位,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 此處隱藏99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