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研討發言:做“識變”的信訪工作者》,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研討發言:做“識變”的信訪工作者》。
8月入職后,我有幸到信訪窗口學習鍛煉,切身體驗一名“信訪工作者”的工作生活。信訪窗口是社情民意的直接接收地,做好信訪工作是切實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環節,作為“信訪工作者”,就是要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紓民困,達民盼,在密切聯系群眾中推動工作開展。
為民之所憂“輾轉反側”,變群眾“等上門”為干部“送上門”。
信訪工作與基層群眾息息相關,是民生冷暖的感知器,基層福祉的溫度計,能摸清群眾愿望和訴求,幫助我們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更好改善群眾工作、推動社會發展。信訪工作者要有“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民之所憂時刻放在心上,為群眾的急難愁盼“輾轉反側”,為百姓的冷暖苦寒“著急上火”,把解決群眾需求當做當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來做。要千方百計走進群眾的“朋友圈”和“生活圈”,俯下身子到基層,主動了解群眾在生活中的困難和矛盾,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忌“走馬觀花”“霧里看花”,而是要做人民群眾貼心的“解語花”;要想方設法辨析群眾的“話外音”“弦外意”,提高“見微知著”的能力,引導群眾開口說、放心說,從源頭上將民眾的“憂”排除在外,于微末處將問題處理在根源。
將民之所困“小題大做”,變隨機“選答題”為政治“必答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信訪工作當解群眾之困,事雖小,“不為”始終是“錯誤選項”。每通電話、每封信件、每次接訪,都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要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回復,不“漏題、不“跳題”,將每一次信訪都當成“頭等大事”,用心用情傾聽民聲,尊重民意,懷揣為民情懷,盡力而為辦好民生實事。一方面,要及時接收相關信息,對群眾所問要“秒回”,及時解群眾所惑,解民之所困,對群眾有“禮”且有“理”,學會換位思考,鏟除干群之間的“鴻溝”,讓上訪者坐得下、聽得進、拉得近;另一方面,黨員干部要擔起責任,將信訪工作擔在肩上,主動深入群眾,學習矛盾化解的方法,提升解決訴求的能力,為解民之所困群策群力,積極化解信訪積案。
對民之所盼“心無旁騖”,變漂浮“過路人”為同行“趕路人”。
信訪工作中常遇信訪反復,群體信訪增加、層層上訪等問題,要扭轉群眾信訪“人多力量大”和“唯上唯大”錯誤認知,讓民之所盼得到真正落實。信訪工作需要堅持貫徹踐行群眾路線,順民心、息民怨、謀民利,與群眾同心同向。每一位信訪工作者都需有靈敏的“神經末梢”,腦中常思民生疾苦,謀利民之策,追蹤群眾所思所盼,不讓群眾的期盼和訴求“隱入塵煙”;信訪工作不是做樣子,不是做表面文章,要真抓實干,加強事后監督工作,查漏補缺,做好信訪研判工作,從解決“一件事”到避免“一類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抵制,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將信訪工作問效于民。“時光不負趕路者”,廣大干部都應當以“趕路人”的自覺,心中常思百姓疾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過程中,樹立同行的信仰、信念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