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匯報材料:打造清廉金融文化 涵養良好金融生態》,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匯報材料:打造清廉金融文化 涵養良好金融生態》。
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依靠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其中加強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既是金融業健康良性發展的基石,也是黨的建設在金融這一特殊行業的必然要求。**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銀行保險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種類最齊全的省份,金融從業人員眾多,特別需要在打造清廉金融文化、涵養良好金融生態、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金融工作高質量方面下足功夫。
一、理解好“三個問題”,深刻領會清廉金融文化建設重要意義
首先,金融價值追求應該是什么?一段時期以來,金融業發展理念存在過度逐利的傾向,忽視金融職業道德、金融倫理,放貸“傍大款”、發展普惠金融“普”而不“惠”、發放校園貸誘導大學生過度提前消費等現象較為突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和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中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這就是金融最終極的價值追求。金融業肩負著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的重任,也關系著廣大金融消費者切身利益,要堅持回歸本源和市場導向,兼顧市場價值與社會價值、產品價值與道德價值的統一,形成依法合規、恪守信用、清正廉潔、公正透明、務實創新、穩健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文化價值認同。
其次,金融文化建設的痛點在哪里?金融業直接和金錢打交道,資金密集,資源相對集中,極易滋生腐敗,構建金融業良好文化生態顯得極為不易。近年來,金融系統腐敗大案要案頻發,金融腐敗和金融風險相互交織,很多重大風險事件背后都伴隨著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利益交換等問題,有的還潛藏著監管失守問題。金融腐敗案件往往涉案金額大,具有較強的破壞力和傳染性,有的導致市場無法有效配置金融資源,為資本脫實向虛推波助瀾,有的造成的損失產生杠桿效應,幾百萬元的利益輸送導致數億元國有資產流失,誘發的金融風險甚至會蔓延到實體經濟。同時,金融領域存在人際關系圈子化、利益板結化、從業意識西化等現象,行業內長期受“酒桌文化”“圈子文化”“奢靡文化”等不良文化影響。要根除這些行業痼疾,必須堅持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三不”機制建設,深入開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涵養行業清風正氣。
再次,健康的金融生態應該是啥樣?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業與其他行業之間,受各種因素影響制約會呈現出特有的金融生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等形勢背景下,健康的金融生態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竟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清廉金融文化,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道德品行、職業操守和法紀意識,樹立為民服務、遵紀守法、廉潔誠信、勤勉敬業的文化理念,培養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金融從業隊伍,形成風清氣正的從業氛圍和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以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促進經濟與金融良性循環,共生共榮。
二、處理好“三個關系”,準確梳理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內在邏輯
…… 此處隱藏2044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