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匯報》。
**市**縣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且水資源分布不平衡、地表水源供水不足,地下水超采現象突出且超采時間長、范圍廣、虧空大,嚴重威脅當地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縣縣委、縣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將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多管齊下、控補并重、持續推動,2021年,提前完成2021、2022兩個年度治理任務2926萬立方米,2016年至2021年,累計完成地下水壓采任務9461萬立方米,從整體上扭轉了地下水位下降趨勢,實現了止降回升、采補平衡。2021年第二季度,深層水位平均變幅排名全省第二,第三季度排名全省第一,獲省獎勵資金115萬元。
一、高位推動,主體責任不斷壓實。**縣委、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靠前指揮,堅持會商研判,現場協調解決難點問題。建立完善縣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分工負責的責任體系。結合編制治理規劃方案、年度計劃,全面建立目標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明確了各部門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落實“一把手”負責制,緊盯綜合治理各項任務指標嚴格考核,堅持“節引調補蓄管”多措并舉,有序推進農業節水、水源置換、全域治水清水潤城等工程落地落實,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有力推動促進采補平衡,實現水質水位“雙回升”。
二、標本兼治,水源置換有序實施。為從根本上解決沿海稻區長期依賴地下水灌溉問題,**縣不斷完善地表水供水體系。自2018年以來,先后投資1.66億元,實施了3項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村灌溉水源置換工程,涉及**南部沿海及**海港開發區31個村,灌溉面積達到8.7萬余畝,項目累計清淤疏浚渠道114公里,清淤襯砌渠道52公里,新開渠16.7公里,維修重建閘涵、橋梁、泵站等主要建筑物307座,完成地下水壓采任務4965萬立方米。目前,項目區水源充沛、渠系暢通,支渠之間互通互連,形成了可蓄可排、可調可控的灌溉水網,實現了涵養水源、節水節電、增產增收的多重效果。
三、引蓄并重,蓄水工程從無到有。水源置換工程為調水蓄水創造了有利條件,自2021年以來,該縣已累計引水超過1億立方米。閘涵設施重建后,新河大撈魚莊閘至尹鄭劉閘、鹽北渠大撈魚莊東分干閘至鹽北閘、大清河灣坨閘總蓄水量可達到335萬立方米。同時,為解決水資源短缺、時空分布不均等問題,該縣依托全域治水清水潤城工程,于今年投資7400余萬元完成17個蓄水坑塘改造,總蓄水量超過16.6萬立方米;新建橡膠壩2座,總蓄水量52.5萬立方米。目前,正在推進的“灤河—二灤河—小長河連通工程”及“灤河—二灤河—稻子溝—老米溝連通工程”,將有效涵養地下水,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充分利用,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四、高標管水,關井行動有力落實。2020年,該縣高質量完成了全縣取水井清理排查及電子標識認證工作,并在全市率先完成2萬余眼無證取水井整改。2021年以來,該縣持續開展取水井關停和違法違規取水整治行動,制定實施《**縣農業灌溉取水井季節性管控制度(試行)》,2021年、2022年均超額完成關井任務,累計關停取水井1214眼,有效促進地下水位持續回升。與此同時,全面加強取水井監管,不斷規范水資源管理秩序,嚴格落實總量控制和用水計劃管理,加強計量監測及地下水位監測。目前,該縣已實現取水許可全覆蓋、城鎮生活和工業取水井計量設施全覆蓋、地下水位監測全覆蓋。
五、以水定產,節水農業快速發展。2019年以來,該縣累計投資2.16億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6個,涉及102個村、16.46萬畝耕地;2021、2022年投資2200萬元,在全縣實施滴灌、微噴、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項目4.75萬畝,累計投資935萬元實施小麥節水品種和配套技術推廣項目13萬畝,有效減緩了農業用水對地下水的依賴。同時,沿海各鄉鎮根據地理位置及水利工程分布,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目前,除去全縣7.35萬畝稻田已全部實現地表水灌溉外,古河鄉、馬頭營鎮兩個南部沿海鄉鎮已發展各類果菜及抗旱農作物5.6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