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經驗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經驗材料》。
今年以來,為更好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我縣堅持黨建引領,推動機關單位、社會組織、黨員個體等多元主體協同發力、共同行動、資源共享,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水平。
一、強化“三項機制”,找準社區管理“主陣地”。一是強化責任落實機制。通過組建工作專班、制定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定期調度各行業主管部門(含:行業綜合黨委、黨建工作主管單位)工作進度,協調解決問題動態管理等工作機制,引導各行業主管部門壓實所轄領域管理責任,做好基層基礎工作。二是強化融合融入機制。建立“黨建聯盟總站—社區聯盟分站—小區服務站”三級管理體系,形成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集中整合地區資源,把75個社黨組織分配至8個社區分站、49個小區服務站,解決了部分社會組織活動場所狹小,甚至無固定活動場所的問題。三是強化引導激勵機制。將社會組織評估、黨組織“雙強六好”星級創建有機結合起來,對參與管理成效好、群眾滿意度高的社會組織,在年度評估、黨組織評星中增加分值,優先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服務項目。對工作落實不力、消極對待、敷衍賽責的黨組織及負責人,取消年度評優評先資格。
二、落實“四個清單”,凝聚黨建惠民“正能量”。一是建立服務資源清單。持續強化優化服務供給,在全縣75個社會組織中,建立社會組織信息臺賬,對各社會組織的服務范圍、運行情況,資源優勢等內容,進行日常動態更新,共梳理出應急救援、公益慈善、糾紛調處等服務資源清單共計75項。二是建立群眾需要清單。利用綜治“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兩代表一委員”等力量,實時掌握多樣化、碎片化的群眾需求,分門別類梳理, 形成群眾需求清單。在疫情防控、民生、環保等社會需求方面,建立多走訪慰問留守兒童、開展地震演習等需求60余項。三是建立認領項目清單。根據社會組織職能,劃分出專業技術、公益慈善、文體活動、糾紛調處、應急救援五個類別,為群眾解決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圍繞認領項目清單,共幫助解決問題460個,志愿者服務635次。四是建立驗收完成清單。不定期向群眾了解訴求辦理情況,并進行滿意度測評,建立驗收完成清單,形成工作閉環。比如“百縣百藝”戲曲進社區活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等,前后黨員參與人次達500余次,投入資金(含物資折算款)14.47萬元,受益群眾14239人,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三、開展“五送”活動,構筑深度融合“磁力場”。一是“技術惠民”送服務。發揮電子商務協會作用,與村級黨組織“點對點”結對子,幫助農民能夠依靠“網路”打開“銷路”,讓手機變農具,直播成農活,數據為農資。目前,已免費為農村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負責人、普通農戶培訓6批次,覆蓋1068人次,帶動農副產品銷售20余萬元,實現“一站式”專業技術惠民服務。二是關愛工程”送溫暖。在全縣打造一批“紅色蒲公英”驛站,為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城管環衛等戶外工作者提供了“冷可取暖、熱可納涼、累可歇腳、渴可飲水”的紅色服務之家。依托驛站定期開展法律維權、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專題活動,提升新業態行業人員法律素質、安全意識。三是“紅色文體”送文明。縣詩詞學會、心理服務協會、藍天救援隊等社會組織,深入社區開展文化活動、心理輔導、糾紛調處、愛心義診等公益活動30余次,引導居民“奉獻、友愛、互助”。四是“春風調解”送和諧。社會黨組織在活動中樹立黨員模范帶頭形象,當好群眾的“平安宣傳員、民情收集員、糾紛調解員、文明勸導員、治安巡防員”。比如邀請民法典講師團,為全縣群眾提供《民法典》重點剖析解讀,引導居民學法用法,達到了良好的法治宣傳教育效果。五是“平安守護”送平安。疫情期間,社會組織及各類新興組織黨組織等多方到小區抓排查、抓防控,解決了社區人力不足的問題,牢牢守住了“外防輸入”防線;醫療服務、藍天救援隊等社會組織進社區、進小區開展職業健康宣傳、消防安全等活動,提高安全意識,構建平安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