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農村融資改革經驗介紹》,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農村融資改革經驗介紹》。
2021年以來,我市以建設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為契機,針對農村經營主體融資缺乏抵押物、貸款擔保難問題,積極創新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服務機制,有效盤活農村生產要素,拓寬抵押物范圍,緩解農村經營主體貸款抵押物不足問題,幫助農村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有效改善融資環境,增加農村經營主體貸款可得性,促進改善營商環境。
一、首創試點先行。2021年上半年,率先在**市開展農村生產要素融資服務試點,搭建了全省首個農村生產要素流轉平臺和流轉服務中心,將農業生產設施等各類要素整合進入平臺,實現生產要素登記、公示、融資、評估、抵押融資、處置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通過建機制搭平臺,較好地盤活了農村資產類、權證類、勞動者素質三類要素資源,在福建省率先取得農村生產要素融資試點突破,有效破解了農村中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在試點基礎上,2021年11月全面推進全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試點工作,搭建市縣兩級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框架平臺,實現農村生產要素確權登記、價值評估、抵押融資、流轉處置全流程閉環服務,有效盤活了農村生產要素,拓寬抵押物范圍,緩解農村經營主體貸款抵押物不足問題,幫助激活農村閑置資源。
二、突破確權登記。各縣(市、區)結合自身特點,創新農村產權抵押登記機制,使“無證”資產變為金融部門能夠接受的擔保物。如:**市整合資產、權證、勞動者類、其他等4大類16個種類生產要素的登記、確權、流轉、交易、融資,銀行通過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要素平臺上登記的相關信息,最大范圍盤活農村“沉睡”資源;福安市出臺《福安市農村生產要素確權工作方案》,明確果園大棚、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農村房屋所有權及宅基地使用權、船網指標等8類非標資產的確權單位及序時進度,并將農村生產要素確權頒證工作納入各部門年度綜合考核評價內容;**市海洋漁業局在全國首批推出水域灘涂養殖證,將海域使用權、漁排所有權和養殖權進行“三權合一”。
三、創新風險管控。一是在風險共擔上,引入**太姥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政府性擔保公司、保險公司,以農村生產要素作為抵押、質押、托管等形式進行反擔保,并引入商業性保險,發揮政策性擔保與商業性保險的風險分擔作用,讓銀行放貸更加“放心”。二是在風險預防上,運用數字平臺,實現非標要素融資備案登記與融資業務查詢,有效避免多頭授信、過度授信。三是在風險處置上,平臺可進行預警管理與預流轉交易、再流轉交易,最大范圍提高資產處置效率和效果,降低各方損失。四是在不良資產收儲上,政府牽頭成立霞浦縣福寧海投公司、屏南縣八百公司等6家資產收儲公司,根據貸款主體不同視情況收儲處理,保障集體資產不流失,使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市場化配置,有效控制金融風險,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參與積極性。通過建立政府、銀行、保險、擔保機構風險共擔模式、創新資產市場化閉環運轉和風險資產處置機制兩大體系健全要素流轉交易和融資信貸風險管控。
總的來看,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機制,整合了4大類23個品類的生產要素的登記、確權、流轉、交易、融資,實現與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資產收儲公司、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的有效銜接,全面改善農村經營主體融資環境。至2021年底,轄區金融機構結合農村生產要素資源稟賦已創新推出漁排養殖貸、漁排托管貸、倉單質押貸、民宿貸等57種信貸產品,支持4.79萬戶經營主體通過生產要素實現融資余額66.9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