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作情況》,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作情況》。
近年來,我縣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產業工人隊伍育才新模式,孕育了近30萬紡織服裝產業工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一、建立“院校定向+企業自培”模式,讓產業工人“專”起來
一是建立職業院校定向培養模式。由校地共同出資,與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建立人才培養渠道,同江西服裝學院共建“蘇區新長征班”,北京服裝學院在縣設立分院,讓學生在一流院校進行學習深造。支持企業與縣職業中專、服裝學校、新長征技工學校等職業院校合作,縣職業院校紡織服裝專業相關學生占比近40%,開設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服裝產業工人培養力度不斷加大。2021年,縣各職業院校為全縣培養服裝服裝產業工人5378人,開展全縣技能提升行動和企業用工預備制培訓14期、服裝技能培訓5期,培訓學員近1600人,打造一批符合企業要求、素質過硬的工人隊伍。
二是建立企業內部自我培養模式。支持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通過內部培養的方式,為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如,贏家時裝公司成立贏家大學制造學院,通過“春蕾、夏陽、秋楓、冬雪”的四季培養工作機制,持續進行人才培養、代練和輸出,2021年組織培訓42場,培訓員工1560人次;贛州興雪萊服裝有限公司成立興雪萊商學院**分部,每月安排特聘老師到**公司開展專項培訓,為公司持續提供高素質人才技術支持。
二、打造“名師帶徒+技能競賽”平臺,讓產業人才“涌”出來
一是創新“名師帶徒”傳幫帶模式。發揮勞模、五一勞動獎章、工匠、技術能手、業務骨干的示范帶頭作用,通過現場講、項目帶等多種形式,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如,省五一勞動獎章朱琴勤和優秀職工劉志彬通過自身技術優勢,對企業和班組的優秀人才言傳身教,帶隊比賽等方式,培養優秀徒弟300多人。
二是打造建功立業平臺。發揮勞模(工匠)等優秀產業工人技術引領帶頭作用,開展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創建、“職工命名先進操作法”評選等活動,打造羅曉茂勞模創新工作室、李石林工匠創新工作室等一批平臺。廣泛開展“五小”(小發明、小革新、小創造、小設計、小建議)活動,解決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創新難題,2021年以來,共收集歸納先進操作法95項,創造經濟價值1050萬元。
三、構建“服務保障+地位提升”體系,讓產業工人“留”下來
一是構建全方位服務保障體系。適時調整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從人才公寓、購房補貼、配套設施、社會保障等方面,開出“一攬子”政策禮包,讓工人在園區安家樂業。僅2021年,就將350套公寓分配到園區工人手中。良好的政策讓更多的產業工人選擇回到家鄉就業,今年1-7月,全縣為129家招工重點服務企業新招員工10165人。
二是暢通地位提升渠道。提高“兩代表一委員”中產業工人比重,優先推薦勞模(工匠)為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充分發揮其聯系職工、參與決策的作用,讓產業工人有榮譽、有地位。去年換屆后,全縣“兩代表一委員”中產業工人58人;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中產業工人代表66人,占比大幅提升。提高榮譽評選表彰中產業工人比重,全縣獲得各級勞模、五一勞動獎狀(章)、工匠等榮譽的產業工人62人,選樹紡織服裝產業“**工匠”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