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人才振興創新做法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人才振興創新做法匯報》。
近年來,我縣圍繞“引、育、攬、儲”,多舉措拓寬引才育才渠道,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一、推動產才融合,搭建科創平臺引進一批。圍繞新農業、新文旅、新材料、新能源等“四新”產業鏈,創建科技創新平臺聚才引智,推動以業聚才和以才興業同發力。組建農大茶產業研究院,引進院士專家團隊,集聚省內外茶葉專業人才38人,“帶培”本土人才219人。帶動1.5萬余戶茶農科技種茶,助力10萬畝茶葉提質培管,推動茶葉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十八洞黃金茶獲得中國中部農業博覽會金獎。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爭取到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來縣指導,推廣春云2號優質油菜種植和水稻3D打印育秧技術,大力實施“油稻輪作”項目,種植油菜6.82萬畝、水稻13.16萬畝,打造麻栗場鎮沙科村、龍潭鎮雙坪村等千畝“油稻輪作”示范片。籌建中農黃牛產業研究院,聚攏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易康樂、張佰忠等“牛博士”16人,“帶培”本土養牛能手85人,助力德農牧業集團17000頭湘西黃牛科技養殖,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促進3萬余名群眾在湘西黃牛產業鏈上穩定就業。
二、聚焦發展需求,緊扣民生重點培育一批。出臺邊城人才行動計劃,全面實施鄉村育才聚才行動,聚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健康醫療等民生重點領域,統籌抓好各類人才培養。建立本土人才訂單培育機制,建立以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分類推進的工作機制,累計培養公費師范生407名,特崗教師195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等醫療衛生人才83人,農技特崗生87人。建設專家人才工作室,對新認定的縣級以上人才工作室每年補助工作經費3至5萬元,創建名師名醫名家等各類人才工作室16個,非遺傳習所、非遺工坊80個,帶動培養西部之光訪問學者1名,州縣級學科帶頭人136名、縣級骨干教師188名,全科醫生64人,文化藝術人才252人。實施邊城青年菁英計劃,每年給予優秀青年創新帶頭人或團隊一次性補助5萬元,舉辦創新創業評選賽活動30余場次,培育養蜂能手龍先蘭、養鴿能手龍耀宗等青年人才130人。實施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整合全縣涉農培訓資源,與湖南開放大學、湖南理工職院等院校聯合辦學,計劃15年時間培養5萬名各類大學生,已招收各類農民大學生293人。
三、拓展工作載體,推行“雙招雙引”招攬一批。堅持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同發力,聯動開展引資引才、引智引技,招攬各類人才。組建駐北京、杭州、深圳、長沙4支招商引才聯絡組,選派13名熟悉產業項目、人才需求和招商引資的優秀科級干部擔任“雙招雙引”專員,設立派駐“雙招雙引”服務站4個。瞄準十八洞黃金茶、湘西黃牛、生態油茶、鄉村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和十八洞田園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對接科研院校和商協會。組建同鄉會,召開“首倡之地 世界邊城”招商引智推介會、高層次人才**行等活動60余場次,宣傳推介**招才引智政策,深化校地、院企合作,引老鄉回家鄉,引老板來投資,引人才來發展,推動招攬一個項目,帶來一個團隊,興起一個產業。2021年以來,全縣招商引資項目65個,帶動260余名優秀人才流入。
四、注重謀劃長遠,實施“回流工程”儲備一批。創新實施“人才回流”培育工程,從今年起,對考上“雙一流”高校并自愿畢業后回縣發展的**籍應屆優秀學生進行扶持,給予每人報銷整個本科的70%學費、在校期間每年給予8000元生活補助費和每個學期報銷一次來回車費,并在5年服務期內,給予每人每年補貼生活費7000元,服務期滿后,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通過資金幫扶、聯合培育等方式,鼓勵支持**籍優秀學子回縣工作。目前,已有7名學生簽訂協議。同時,建立在外優秀人才資源庫,開通返鄉發展熱線,開展“人才回流”對接活動,通過打電話、發微信、走訪家屬等多種方式加強慰問對接,摸清120余人有回縣發展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