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村集體經濟發展創新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村集體經濟發展創新材料》。
近年來,我區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強堡壘的重要抓手,緊扣“產業優先、生態保護、文旅結合、促進鄉村振興”總體目標,通過聚合政策扶持、開發“四荒”資源、增值閑置資產、拓展人力資源、惠享發展紅利,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和蔬菜產業,探索出“五金”發展模式,成功走出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之路。漁溪鎮漁溪橋村等先后獲得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基層治理示范村”“就業扶貧示范村”“鄉村振興文化扶貧樣板村”“省5A級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一、聚合政策扶持,產業扶持金入股得“股金”。依托“一江兩壩四村”萬畝良田,扭住“三區兩園”示范點建設,抱團其他三個沿江村,打捆實施移民后扶、電航移民等項目28個和中省集體經濟扶持資金項目,創建市級4星漁溪鎮現代農業蔬菜園區。農戶利用產業周轉金支持政策以1萬元/戶、村集體35萬元的標準補助入股園區,每年按7%的比例保底分紅;以小額信貸入股園區,由園區負責抵押并償還貸款,每年按6%的比例分紅,年股金分紅分別達到600元、1.2萬元。
二、開發“四荒”資源,流轉土地得“租金”。探索“農戶+集體+園區(基地)+龍頭企業”土地流轉經營模式,整合資金600余萬元,建設水路渠等生產要素和產業集散中心等配套設施,引進龍頭企業1戶,培育鮮切花種植家庭農場1戶、蔬菜種植大戶3戶、糧油種植大戶2戶。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荒山、荒地等土地2000畝,將使用權轉讓給產業園區、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業主,建成李子產業園、柑橘園和鮮切花、糧油種植、水產養殖基地5個,每年分別按500元/畝、50元/畝收取土地租金、土地流轉管理費,集體經濟年租金收入達100余萬元。
三、增值閑置資產,集體資產量化得“現金”。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為契機,對村集體經營性、非經營性、資源性資產全面清產核資,將果苗、農資和村集體20余處塘庫堰等基礎設施量化資產股權60萬元入股李子產業園和基地,每年按100元/畝向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2021年產業園實現產值400萬元,2022年預計可達600萬元,將為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
四、拓展人力資源,群眾入園務工得“薪金”。采取“黨組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黨組織、合作社、園區(產業基地)、農戶的緊密聯合體。由村“兩委”牽頭,村股份經濟合作聯社組建旅游發展公司、勞務公司、農產品銷售公司,村民加入公司變身職工。建立園區務工“調度中心”,按工作強度將村民分為三類工種,根據園區(產業基地)不同用工需求選派村民務工,100余村民入園就業。全年舉辦“五彩油菜花節”“嘉陵江原生態旅游節”等旅游節15次,村民人均薪金2000元/月以上,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
五、惠享發展紅利,集體經濟分紅得“獎金”。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對村股份經濟牽頭成立的公司經營收入核算后,由召開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制定“154”集體收益資金使用機制,將集體收益資金的10%留作風險保障金,50%用于集體經濟持續發展,40%作為紅利獎補群眾,促使產業發展和收益達到良性循環,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富農增收、互惠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