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匯報》。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牢固樹立“三種思維”,推動人才“高地”崛起,激活人才隊伍“一池春水”。
一、樹立系統思維,實現人才產業同頻共振
一是突出產業引才。出臺《**市優化產業發展政策》,圍繞陶瓷、煙花、玻璃、服飾等基礎較好的產業,整合稅源、投資、企業、外貿、人才、科技等六方面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同步完善人才信息庫和人才需求目錄,實現人才產業“雙向奔赴”。2021年以來引進產業人才3000余人,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14.9萬人。
二是搭建平臺用才。創建“瓷城眾創空間”、“**省‘1915’**國際陶瓷文化眾創空間”等5家眾創空間;依托**省陶瓷研究所,打造集公共研發、產業服務、人才培養、文化展示于一體的開放式新型研發機構;立足產業定位,打造創新創業園區,匯聚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及電商人才,搭建起人才發揮才智的廣闊舞臺。去年以來引入陶瓷項目50余個,吸引創新創業人才300余名。
三是強化支撐聚才。開發“人才特色小區”,高質量保障人才住房需求;突破人才成長瓶頸,完善職稱評價體系,舉辦工藝美術系列職稱專場評審會,新增中級職稱人才30人,高級職稱人才26人。
二、樹立辯證思維,推動人才工作提質增效
一是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堅持黨管人才工作機制,構建以“**市人才發展規劃”為引領,以“十大工程”為支撐的人才政策體系,發揮政府人才資金杠桿效應。充分發揮企業等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大力發展各類行業協會,推動企業開展校招,實現企業自主引才用才識才舉才,以市場化手段提升人才效能。
二是處理好外引與內培的關系。深化科技專家服務團、“智匯瀟湘”等活動,推動更多人才帶技術、帶資金、帶項目來醴創新創業。聚焦培養青年黨政人才、青年企業管理人才、新農民等人才主體,開展“我是青年演說家”“高素質農民培訓班”“鄉村振興人才集訓”等活動,健全人才“成長鏈”,不斷激發本土人才活力。
三是處理好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才的關系。打通“綠色通道”引進教育、醫衛優秀畢業生200余人,簽約引進關鍵人才50余人,構筑起人才引進“強磁場”。大力實施柔性引才,發揮“鄉情紐帶”、講學平臺、人才智庫的作用,打造“湘雅鄉情·專家**行”、教育“夢想助跑堂”、“淥江講壇”等柔性引才品牌,建成遠來近悅的人才“蓄水池”。
三、樹立精準思維,確保人才服務靶向出擊
一是優化服務資源。打造人才服務綜合體,建設人才公寓316套,讓外籍人才在醴安居樂業;暢通人才就醫、子女就學“綠色通道”,著力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二是提升服務品質。率先推出縣域城市“人才綠卡”,為人才提供醫療、購物、美食、政務等十大服務,搭建創業分享會、“朝旭學社”等交流平臺。
三是加大服務投入。制定人才獎補辦法,對“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給予專項補貼,對優秀人才給予住房補貼、榮譽獎勵,對各類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給予經費補貼,近年來累計為各類人才、企業發放獎補資金近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