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統戰知識應知應會匯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統戰知識應知應會匯編》。
民主黨派
1.中國有哪些民主黨派?
中國有 8 個民主黨派,他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2.民革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他同國民黨有什么關系?
民革的全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是由繼承孫中山不斷進步的革命精神的原國民黨民主派和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在1948 年 1 月建立的一個民主黨派。他同國民黨有著本質的區別。
1927 年大革命失敗后,以宋慶齡,何香凝為代表的國民黨民主派,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懈的斗爭。他們是國民黨愛國力量的核心,不少人后來成為民革的創始人。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分子,包括一部分地方實力派,贊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43 年,譚平山、王昆侖、陳銘樞等在重慶發起組織民主同志座談會,以此聯系和團結國民黨上層人士,并在座談會的基礎上著手籌建組織的工作。組織的名稱,最初為中國國民黨民主同志聯合會,后改為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該會于1945 年 10 月在重慶舉行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選舉譚平山、陳銘樞、楊杰、柳亞子、朱蘊、王昆侖、郭春濤等為常務干事。原在香港的一部分國民黨愛國人士,于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陸續來到桂林,進行抗日反蔣活動。隨著活動的開展,李濟深、何香凝、蔡廷鍇等積極醞釀建立組織。組織最初定名為中國民主促進會,后改名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該會于1946 年 3 至 4 月在廣州召開了兩次會議,宣告正式成立,主要負責人有李濟深、何香凝、蔡廷鍇、李章達等。同年 9 月,受蔣介石排擠,被迫出國“考察水利”的馮玉祥抵達紐約后,開始聯合在美的國民黨民主分子,進行反內戰反獨裁的斗爭。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民聯、民促在斗爭中產生了聯合的要求。1947 年底,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會議,決定聯合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仍繼續存在),推選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何香凝、馮玉祥、李章達、譚平山等為中央常委,并于1948 年元旦發表成立宣言,主張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
…… 此處隱藏1004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