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好稿子是改出來的》,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好稿子是改出來的》。
寫稿子能提前的盡量提前。提前寫出初稿來干什么?這里有兩個好處,一是防備領導日程有變,提前找你要材料,如果不早做準備,急來抱佛腳肯定來不及。第二是可以騰出時間來從容地對原稿進行反復修改。
這里就牽涉到一個起草界公認的真理,即好稿子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大家都有一個體會,寫稿子的“天才”大概率是不存在的。那種“一揮而就”“一字不易”“倚馬可待”基本上都是江湖上的傳說,而且即使有可能也不會是每一篇稿子都能做到這一點。想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清楚地意識到改稿子的重要性了。
改稿子是一個思想逐步深化的過程。一篇文章的初稿寫成之后,其實只是完成了起草的第一步。常言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說明寫文章是一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過程,總會有新的、更好的想法取代原有的思路,只要我們還有時間繼續深入思考,一定會找到更好的表述乃至更好的結構。實際上,我們在起草文稿的實踐中經常出現自己寫出一稿后不滿意,隨后自己就進行自我否定的情況。我在寫稿子時的習慣是第一時間先迅速寫出一個初稿來,然后把稿子放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改其他的稿子,反正我平時的任務多,一般手頭同時有兩三個稿子也是常事。通過這種方式換一下腦子,然后再回過頭來重新思考這篇稿子,這時候往往會有一種似乎陌生的感覺,這時候要抓住這種感覺不放,以一個略帶陌生的視角審視這篇稿子,經常會產生一些原來所沒有的觀點或表述。這其實是表明,我們的思想又有了深化。作為一名文字匠,不知各位同行怎么看,反正我有時挺享受這一過程。如果時間足夠,我會重復這一過程,我曾經和同事們說過,寫稿子有時需要“拿得起,放不下”,就是把一篇稿子放下“冷卻”一段時間后重新拿起來再改,直到交稿的最后一刻。我覺得,這也是文字匠的一種“匠人精神”吧。
改稿子也是一個統一思想的過程。這主要是指我們起草的初稿送給領導和各有關方面征求意見,然后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再進行修改。這種征求意見的過程就是集中各方智慧的過程,也是統一各級各部門思想的過程。這種情況在起草諸如黨代會報告、五年規劃、每年的市委工作要點這樣的重要文件時,表現得尤其突出。在很多時候,就為一小段表述,各方面都提出不同的意見,作為起草者要反復研究、權衡,經常要就某一個表述的修改專門向提出意見的領導或部門作出解釋,個別時候甚至是說服。在這種情況下,起草者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字匠了,而是一位參與統一思想、完善決策的謀士。
…… 此處隱藏75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