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團委招引大學生回鄉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團委招引大學生回鄉工作匯報》。
近年來,**團市委主動作為,打出“三招”組合拳,凝聚各方合力,擦亮“運河情·故鄉里·雁歸來”品牌,引導**籍大學生了解家鄉、感知家鄉、回歸家鄉,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出實招,為“雛雁”歸巢做好“聚力”文章。一是瞄準重點,建立青年聯系機制。采取“青鳥驛站+學子聯盟+在外青年服務之家”相結合的模式,全力服務**籍大學生。在濟南、青島、武漢等地高校建立青鳥驛站5個,在外**籍學子聯盟6個,持續擴大**籍學子朋友圈。掛牌成立**籍在外青年服務之家,在網上公布熱線電話,為在外發展的**籍青年提供幫辦代辦、政策咨詢等服務,讓共青團工作更接地氣、更有生氣、更聚人氣。二是瞄準焦點,完善人才數據庫。通過開展青鳥學子對話會、學子聯盟納新等活動,充分吸引**籍大學生加入學子聯盟,深化聯系對接。加強與在外大學生尤其是“雙一流”高校大學生的溝通聯絡,及時掌握大學生專長、回鄉意愿等情況,目前已分專業、分層次、分地域建立涵蓋1200人的**籍優秀大學生信息庫。三是瞄準弱點,深化團教協作。堅持從高中階段提前謀劃,主動對接市教體局,收集高三畢業生相關信息,共建**籍高校學子數據庫,解決學生“一畢業就失聯”問題,為在外**籍學子追蹤和發掘提供長效數據支持。截至目前,常態化聯系在外**籍大學生1200余人次。
二、出硬招,為“雛雁”歸巢做好“賦能”文章。一是不斷夯實組織力。舉辦就業人才政策推介會、“學子歸巢”共話家鄉發展座談會,講解家鄉最新人才政策、就業創業信息。召開創業導師團交流座談會3場,邀請知名企業家、優秀青年代表交流就業創業心得。推動各鎮街召開形式多樣的“返家鄉”社會實踐人才政策宣講會、青年人才座談會等16場,集中推介**“招才引智”政策。依托“青鳥計劃”平臺,深入武漢、濟南等地開展在外學子走訪交流、座談、政策宣講等活動3場,推動招才端口前移。二是不斷提升服務力。挖掘展現**歷史文化和發展變化的研學路線2條,在寒暑假組織開展“千名學子看家鄉”活動,邀請“返家鄉”大學生赴紅色教育基地、重大項目和產業平臺進行觀摩學習,目前已有200余名大學生參與。面向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征集“返家鄉”實習崗位1310個,招募大學生1371余人次,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政企實踐、社區服務、社會治理、調研考察等社會實踐活動,切實增強在外大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不斷強化引領力。邀請10名“雙一流”高校學生參加百人青年宣講團,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線上以“青春**”抖音號、“**共青團”公眾號等團屬新媒體平臺為窗口,推出“兩會青年說”“青鳥探崗”“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等系列微宣講10期。線下依托“青年之家”“青年驛站”等載體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宣講,常態化向在外學子推送家鄉資訊、政策熱點、文化發展等信息,在學子心中植入鄉情的種子,感召更多**籍學子留臨、返臨。
三、出高招,為“雛雁”歸巢做好“發力”文章。一是讓青春智匯更加出彩。召開“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命名7個**市“返家鄉”社會實踐基地,組建“我的家鄉我來繪”和“多彩運河”兩支社會實踐團隊,拍攝“**古建”來拜年、立體春剪紙等短視頻22條,2條短視頻入選學習強國平臺。組織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大學生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專題座談會,讓大學生近距離了解參政議政的全過程。爭取人大、政協支持,深化青少年列席兩會,擇優推薦2名“返家鄉”大學生參與兩會,讓青年人近距離參與政治生活。二是讓青春建功更加到位。組織“返家鄉”大學生積極參加疫情防控、政策宣傳、防汛救災、麥收防火等工作,青年學子融朝氣蓬勃于居民日常點滴,化志氣夢想于工作具體實踐,用積極進取助家鄉建設發展,以靈感智慧聚群眾和諧生活。團市委組織2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暑期托管、夏令營等系列活動,通過開展助力非遺傳承、紅色研學、紅領巾課堂等各類志愿服務,關心關愛留守兒童。三是讓青春引領更具實效。開展《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讀書分享會,引導青年大學生深刻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偉力、領袖風范、人格魅力,不斷增強大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推出《黨旗引領走在前 村村都有好青年》專題分享活動,組織優秀青年企業家、高層次人才、第一書記分享在鄉村扎根奮斗的故事,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鼓勵、引導大學生回鄉參與家鄉建設,投身到鄉村振興的洪流中。在“**共青團”微信公眾號開辟“返家鄉”專欄,對42名“返家鄉”大學生優秀典型事跡和實習工作感悟進行集中展示,充分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