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社區城管執法經驗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社區城管執法經驗材料》。
今年以來,市城管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模式,探索“城管進社區”,推動工作理念、運行機制等由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讓城市管理深度融合社區治理,有力提升了民生服務質量,經驗做法被住建部、省住建廳印發推廣。
一、更新“進”的理念,社區服務全覆蓋。堅持站在更高站位、更新維度創新提升城市管理,轉變過去單一行政執法和生硬管理方式,按照“一社區、一站、一窗口”工作模式,在中心城區185個社區全部建立“社區城管執法室(站)”或辦事窗口,統籌推進城管執法、公用事業、園林環衛等城市管理多個領域服務下沉,把“宣傳、管理、執法、服務”搬進社區,變被動受理投訴為主動服務前置,讓社區城市管理問題發現在社區、解決在社區,提升了社區城市管理問題發現率、解決率和社區群眾滿意度。
二、優化“進”的模式,構建順暢服務鏈。創新建立“城管進社區服務聯系點”工作制度,按照“市級執法骨干+各區執法隊員”模式,實現中心城區“城管進社區”服務聯系點全覆蓋。采取市城管支隊班子成員包靠大隊、大隊督導包靠轄區、大隊與社區組織結對共建、執法隊員對接聯系服務社區的“四個層級”組織形式,制定“城管進社區”結對共建服務規范,構建起市區街居(社區)四級聯動、共管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三、找準“進”的切口,提升便民精準度。著眼提升社區治理水平,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把解決社區城市管理中傳統的修鞋、修鎖等“小三修”便民攤點群問題、亂搭亂建等市容秩序“七亂”問題,與幫助弱勢群體、便民利民惠民結合起來,按照“七統一”標準,在中心城區規范設置了128處“小三修”便民服務點,建成135處便民市場和規范化攤點群,增加便民攤位1500多個,并配套研發便民服務電子地圖,讓市民群眾只需“掃碼”就能快速查詢“小修”攤點、便民市場位置,把城市管理難點變成民生服務亮點,使城市管理更有韌性、更具溫度。
四、突出“進”的成效,“事要解決”快推進。聚焦群眾訴求,以“城管進社區”為服務民生的前沿陣地,建立完善的投訴建議收集和問題解決反饋機制,及時幫助解決社區城市管理“老大難”問題,通過宣傳展示、業務咨詢、投訴受理、建議征集、法律服務等方式,已累計與社區群眾交流互動1萬多人次,收集意見建議2400多條,協調解決各類城市管理問題4000多個,把實事好事辦到了群眾家門口、心坎上,實現了以社區治理推動城市管理,用城市管理豐富社區治理。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