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鄉賢人才工作經驗介紹》,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鄉賢人才工作經驗介紹》。
近年來,**縣充分利用豐厚的鄉賢資源,堅持以“鄉情、親情、友情”為橋梁紐帶,創新推行“文化引領+資金帶動+公益慈善+治理融合”四會模式,著力引導鄉賢將人才優勢轉化發展優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蓄新動能、凝聚新力量。
一、鄉賢+“文化引領”,營造氛圍“有高度”。成立“**縣鄉賢文化研究會”,把鄉賢文化建設作為系統工程來抓。一方面深入挖掘我縣古縣衙、翰林文化、陶狄文化內涵,建設狄公祠、狄公樓、五柳書院等地標性建筑物,探索打造村史鄉風館、鄉賢館,全面激活傳統鄉賢文化,涵育文明鄉風。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時代鄉賢文化,充分發揮新鄉賢中的中國好人、道德模范等榜樣示范引領作用,結合地方縣志編纂工作,及時提煉總結新鄉賢中的感人事跡,促進文明鄉風,讓文化自信的力量在鄉村深深扎根。
二、鄉賢+“資金帶動”,強村富民“有力度”。堅持定期開展“鄉賢聯誼會”,大力開展“鄉賢+園區,抱團哺桑梓”行動,制訂鄉賢返鄉創業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全縣鄉賢人才數據庫,對**本地及在外鄉賢定期進行分類摸排梳理、動態更新,登記本地鄉賢600余人,在外鄉賢1300余人,通過平臺搭建、鄉情感召、政策支持等方式,廣泛開展項目回歸、智力返鄉、資本回鄉等常態化活動,打造“人才回鄉、資金回流、信息回饋”的“歸雁經濟”,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先后引進鄉賢回鄉投資項目60余個,帶動群眾致富增收6000余人。
三、鄉賢+“公益慈善”,互幫互助“有廣度”。成立“公益性鄉賢基金會”,堅持黨建引領、公開透明、廉潔高效、效益最大化的原則,為社會愛心人士搭建先富帶后富的公益平臺。通過拓展延伸縣鄉村三級鄉賢工作網絡,激活鄉賢資源、凝聚鄉賢智慧,鼓勵和支持新鄉賢參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扶貧幫困、文化傳承等重點工作,讓更多有品行、有情懷、有才學的鄉賢人士為家鄉事業發展“添磚加瓦”。今年以來,共募集善款200萬余元,累計開展各類公益活動70余次,惠及群眾5000余人。
四、鄉賢+“治理融合”,基層治理“有溫度”。組建“鄉賢理事會”,發揮鄉賢在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會管事的優勢,探索建立“村兩委+新鄉賢”鄉村治理議事制度,并制定新鄉賢選聘制度,對杰出鄉賢選聘其為營商環境監督員、鄉村振興顧問、人民調解員等職務,引導鄉賢在協調化解矛盾、宣傳政策法規、聯絡民情民意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目前,全縣195個行政村各配有1名村級鄉賢理事員,形成覆蓋全縣的鄉賢服務網絡。2023年,全縣各級鄉賢理事會,共開展“曬家書傳家風”“講家訓倡新風”等活動30余次;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0余起,進一步完善鄉村自治、共建、共享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