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匯報》。
近年來,**市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以全域推進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為抓手,全力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和樣板區。
一、強化“三最”意識,實現優先發展。堅決扛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匯全市之智謀劃,集全市之力推進。放在最重位置。作為“黨建聚合力”工程重要內容,市委上半年3次專題研究,并實行“四必四納”,即黨校培訓必修、季度講評必點、月工作碰頭會必講、市委督查必問,納入黨建述職、績效考核、專項督查和現場觀摩考評,7月份開展村黨組織書記“觀摩賽馬”,進一步激發全市大抓鄉村振興的熱情。給予最優資源。注重政策扶持和資金激勵,出臺《黨建引領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十條措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四年行動計劃》等,對發展集體經濟示范村、進步村和先進個人獎勵1688萬元,土地出讓收益計提用于鄉村振興的資金占比預計可達到35%,村級運轉經費動態增長至村均53萬元。配置最強力量。抓好“領頭雁”,99.4%的村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大專以上學歷占61.5%。選優配強341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實現項目爭資8429萬元。建立“1+N+31”鄉村振興產業人才聯盟(1個市級總聯盟、N個優勢特色產業人才聯盟、31個涉農鄉鎮人才聯盟),實現人才、政策、產業、技術、服務“五鏈”融合。實施科技特派員“雙百工程”,培訓幫扶農民1.1萬余人次。
二、落實“三精”舉措,下好繡花功夫。將2023年定為“堡壘提質年”,切實增強基層堡壘戰斗力、凝聚力、執行力。精心強基。實施村干部“雁陣培育計劃”,對1223名村級下設黨支部書記進行全覆蓋培訓。推動357個市直機關黨支部與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開展鎮村班子換屆回頭看,調整不勝任村干部4人。精準施策。發揮4個省級特色小鎮和13個長沙市級特色小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一村一品”建設。創新推行“黨建+金融村官”制度,派駐“金融村官”及助理565人,為28.9萬戶農戶評級授信145.2億元。今年以來,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6593萬元,71個村總收入達50萬元以上。精細治理。深入推行“黨員微網格+五個到戶”,構建全域網格管理格局,織密微網格,實現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發動3.5萬名黨員聯系服務42萬戶群眾,截至目前已解決實際問題5401個,獲評2023年度長沙“十佳特色改革案例”,《人民日報》兩次專題推介。
三、緊盯“三更”目標,提升振興質效。以黨建為筆,擘畫出美學經濟、美味產業、美譽人文、美麗生態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鄉村振興壯美藍圖。產業更強。深化“1+1+N”院縣合作,與湖南農大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促成劉少軍、鄒學校院士團隊工作室落戶**。重點發展油茶、花木等優勢產業,大力支持鄉村旅游、研學、民宿等新業態,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市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200余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400余家,“湘贛紅”授權企業14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5個。民風更淳。開展“瀏河夜話”“把話筒交給群眾”“微網格議事會”等6400場次,做實“淳風美德潤**”等活動,充分運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方式,持之以恒破陋習、樹新風。推動微喇叭、微視頻、微課堂、微宣講、微表演“五微”同步同力,讓文明鄉風傳承致遠。環境更美。以4個中央試點紅色村建設為引領,出臺《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規范》,發動廣大黨員群眾籌資籌勞,已建成富有品質、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275個,描繪出“入眼皆美景,到處有亮點”的生動畫卷,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