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農村土地改革工作經驗介紹》,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農村土地改革工作經驗介紹》。
今年以來,我縣聚焦農村“三類地”改革,以農用地規模化經營、閑散廢棄地資源化利用、“飛地”集約化流動推動黨建共同體發展要素聚合、資源整合、城鄉聯合,破解村莊單打獨斗、發展要素分散的問題,走出一條“組織起來、強村富民、共同富裕”的發展新路徑。
一、農用地規模化經營 ,促進要素聚合。構建“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黨建共同體領辦聯合社—鄉鎮合作聯盟—縣級鄉村振興公司”“三聯三同”發展體系。村體聯合、同心共力,由村黨組織動員群眾以土地經營權入社,打破村莊限制,由黨建共同體成立聯合社,整合區域內各村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積極吸納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推動“抱團”發展,形成規模效益。合作聯盟、同軸共轉,鎮級層面成立合作聯盟,聚合各黨建共同體的資源力量,整合鎮域內各類農機農資、糧食收儲等社會化服務資源,對入社、托管土地實行統一深耕、播種、防治等“六統一”管理。縣鄉聯動、同頻共振,發揮鄉村振興公司對接市場、整合資源的平臺作用,積極與供發、土發、中化等強企、央企對接合作,以黨建共同體為載體對接項目落地,實現以組織化推動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品質化,最終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全縣累計托管服務入社土地26萬余畝,入社群眾5.8萬余戶,帶動集體增收955萬元,帶動群眾增收和節約生產成本1195萬余元。
二、閑散廢棄地資源化利用,促進資源整合。以黨建共同體為主體,按照“起底式清理+提級式管理”模式,集中開展“三資”清理攻堅行動。明確所有權,讓集體家底厚起來。細化“4+10”清理程序,按照“八清理六收回”原則,對“擠占搶占、承包費過低”等8種類型土地重點清理,對“長期閑置、一戶多宅”等6種類型土地收歸集體,全面夯實發展基礎。賦予使用權,讓資源監管強起來。對收歸集體的土地,按照“確認成員身份—資產量化折股—規范‘三資’管理—強化民主監督”的程序,賦予群眾合法的使用權,實行“提級代管+民主監督”的方式,強化監管力度。放活經營權,讓經營方式活起來。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將閑散土地統一打包,由縣鄉村振興公司和黨建共同體聯合社有組織、有規劃地發展“邊角經濟”,種植綠化苗木等經濟作物。規范收益權,讓集體群眾富起來。采取“集體+農戶”股份合作制,明確集體群眾6:4分紅比例,由農村公益性崗位負責日常管理。目前,目前,全縣共清理閑散土地15087畝,盤活利用13100余畝,預計帶動集體群眾增收1000余萬元。
三、“飛地”集約化流動,促進城鄉聯合。在“三資”清理工作基礎上,創新“清購并置”的土地資源管理模式,推動鄉村與城市發展有機銜接,由“一村強”變“村村強”。資源聯享,推動“資源獨有”向“開放共享”轉變。對黨建共同體內成方連片閑散宅基、坑塘、廢棄學校等土地整合利用,為共同體建設民生設施、產業項目奠定基礎。資金聯用,推動“零散投資”向“集約使用”轉變。建立以黨建共同體為單位的項目資金申報機制,優先以共同體使用政策資金,鄉鎮黨委負責監督,實行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統一”,形成多村參與、多元監督、多方受益的發展模式。項目聯建,推動“單村經營”向“強村共富”轉變。由縣鄉村振興公司牽頭,對于符合土地規劃、與大田相連的閑散土地進行立項,借助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將零星分散的建設用地整合利用,流動到開發區打造工業園區。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