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市委政法委著力建設以市級綜治中心為總調度的立體化四級綜治中心體系、彰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一評四會”矛盾預防化解調處機制、“三零”創建、“四大一送”活動等社會治理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堅持高位推動,持續提升試點改革的領導力。把創建試點作為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和全市政法工作的標志性工程,充分運用我市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1+4+9”工作體系,發揮黨對市域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的絕對領導優勢,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將社會治理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程,市委先后41次召開常委會或專題會議,研究工作、解決問題,下發《**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任務分工》,細化分解101項278條工作任務,夯實了市域社會治理的領導保障。
二、探索多元共治,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的新路徑。堅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開創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一是打造市縣鄉村四級融合的立體化綜合治理體系。投資3000余萬元升級改造市綜治中心,按照市級綜治中心“9+X”運行模式和基層綜治中心“1+5+N”運行模式,實現四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實體化、實戰化運作。制定《關于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的實施意見》,完善“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治理體系,實施網格化“四個一”工作機制,在全市各網格建設服務點4122個,配備專職社區民警114人、社區輔警597人、律師144名、基層法律工作者38名、專兼職調解員3152人。二是持續發揮“一評四會”矛盾調處化解預防機制作用。不斷充實完善“一評四會”機制的內涵外延,創新實施城區社會治理“六化”和鄉村社會治理“點線面”一體化工作法,2023年通過“一評四會”評估重大決策事項112個,化解矛盾糾紛8200多個,群眾滿意率全省第二。三是探索社會力量協同共建。建立街道民主議政會制度和人大代表聯絡站機制,廣泛深入開展民主協商;建立“黨建+”黨群和合共同體,設立“兩代表一委員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等多個群團服務平臺,回應民情民意;建立“紅色物業”治理模式,以黨建引領推動物業服務高質量發展;出臺《加強新形勢下群防群治隊伍建設提高治安防控水平工作方案》,全市共建立各級各類巡防隊伍1206支、人員26447人,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四是強化法治支撐。出臺全省首部市域社會治理立法《**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成功創建123個國家級、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全力推行“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基層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社會共識。
三、夯實平安根基,架起平安**的四梁八柱。以開展“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平安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創建為目標,創新“1+1+6+4”工作機制,對全市近3.5萬個創建主體實施動態管理和分級評定制度;探索建立“1+8+N”維穩體系,將“四大一送”活動與“六防六促”專項行動有機融合,持續深化“五強”鄉鎮、村和“五優”街道、社區創建評比活動,促進平安**由穩向治、由表向本轉變;大力加強“雪亮工程”建設,按照“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總體要求,市縣鄉村四級視頻監控體系不斷完善,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平安基礎。
四、優化政務服務,積極回應群眾新期待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全省首個5G服務大廳、政務服務實現24小時“不打烊”;建成全國首個黨政服務平臺,榮獲中國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2013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統籌“多規合一”、基于“一張藍圖”的網上審批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市所有鄉鎮(街道)設置便民服務中心、所有村設置便民服務站點,實現政務服務全覆蓋。建立服務管家、營商環境監督員、首席金融服務員、法律服務專員、警務專員“五位一體”全方位服務企業機制,營商環境評價連續三年排名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