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集團紀委關于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大監督”體系運行研究(集團公司)》,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集團紀委關于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大監督”體系運行研究(集團公司)》。
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新時期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經濟轉型發展的引擎機,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當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是全面從嚴治黨工作中關鍵的一環。目前國企體制相對僵化、機構相對枝節龐大、現代管理水平相對偏低等原因,導致監督工作存在諸多漏洞和不足,很多國有企業狠抓構建“大監督”體系等工作,監督工作取得重要實效。但經營規模與組織機構數量的不斷擴大,監督的重點逐漸增多公司的監督管理還存在盲區盲點,監督整體效能依然需要提升,我們也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大監督”執行過程中監督制度粗放,監督浮于表面。“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是黨內民主集中制的體現,但實際的運行當中存在落實制度不力的情況,“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所發揮的作用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由于各單位負責決策的領導干部存在思想認識不統一、不到位,導致了決策存在缺項和缺少環節等關鍵節點。很多單位制定自己的制度都是“依葫蘆畫瓢”,上下一般粗,沒有沒有結合各自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需要的決策制度。
“大監督”執行過程中,紀檢監察隊伍力量不足,部門領導監督意識欠缺。紀檢監察隊伍專業素養不夠,監督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目前在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原因有一是紀檢監察部門專業人員較少,專業性不強對紀檢工作的業務知識不了解,;二是紀檢監察崗位要求具有思政、法律、財務、審計、內控等綜合能力素質的人才較少。為有效降低經驗管理風險,紀委通過向二級紀檢機構派遣紀檢委員的形式來進行監管,但實際履職過程中卻面臨困境,如二級紀檢機構紀檢委員授權不明,對參與子公司重大事項、重點環節、參與程度等內容沒有明確規定,缺乏制度性保障,使得紀檢委員不能充分發揮對二級單位監督管理;紀檢委員任免雖需要總公司考察提名報備總公司紀委,但也受二級單位負責人領導,這種模式造成紀檢委員履職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評價考核機制不合理,紀檢委員評價考核由所在二級單位進行年度考核,且薪酬由被監督單位發放,致使二級單位紀檢委員履職易出現“開綠燈、打折扣”現象。
一些業務部門在經營過程中過度依賴公司紀委、巡察、審計等部門進行監督。領導干部重監督輕內容,一些單位認為監督只是紀檢監察的事情,對于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完全忽略了部門負責人才是責任主體。這些都是影響監督合力形成的原因。
“大監督”執行過程中監督效能低下,問責力度不夠。監督存在缺乏有效溝通,各自為政的情況,紀檢監察、巡察、審計、監事會都在監督,但實質監督卻不到位,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檢查工作多,整改落實少,形式監督多,實際監督少的情況。發現違規違紀問題以后,問責力度不夠。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立“大監督”體系的執行和制約機制。依托“大監督”體系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優化紀檢監察、巡察、審計、監事會的各項溝通機制。首先,建立協調機制,通過聯席會議等各種方式,協調監督資源,加強信息共享,共享各監督主體機構在日常監督的過程中履行監督職責和開展監督工作的信息,加強問題線索的轉辦準確度,不斷提升“大監督”體系運轉的質量和效率。其次,建立定期向公司黨委匯報的工作機制,“大監督”體系運轉情況要定期向集團公司黨委進行匯報,特別涉及重大事項的要及時匯報。再次,建立監督制約機制,特別是對監督者的監督機制,專職監督人員要認真履責,監督到位,對履責情況要進行考核,對履責不到位的要進行問責,確保營造監督者認真負責,敢于主動監督的良好工作氛圍。
…… 此處隱藏70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