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恰到好處方為妙——談?wù)勎母鍖懽髦械囊脝栴}》,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恰到好處方為妙——談?wù)勎母鍖懽髦械囊脝栴}》。
引用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在于通過對詩詞歌賦、格言警句、典籍典故的借用,以更精到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觀點見解、主張看法。就其功用而言,引用可使論點更加鮮明,增強文稿的說服力;可使論據(jù)更加確鑿,增強文稿的信服力;可使表述更加凝練,增強文稿的感染力,因而具有畫龍點睛、升華主題之效。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對寫作者而言,不必諱言引用,但需要警惕的是“掉書袋”式的賣弄學識,是“拉大旗作虎皮”式的虛張聲勢,是“言必稱希臘”式的鸚鵡學舌,是借用別人觀點來掩蓋自己思想的貧乏、知識的貧瘠。李瑞環(huán)說得非常精彩:“領(lǐng)導干部講話、文章中引用一下詩詞典故,可以畫龍點睛、節(jié)省文字,用得好還可以提神,但過分地、刻意地花太多工夫去尋章摘句,沒多大意思。”正如《菜根譚》所言:“文章做到極致,無有他奇,只是恰好。”推之于做人、處事,莫不如此。
那么,如何在引用中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尺度,求得“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的效果?依自己的體會,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引“完整”,不斷章取義
在文稿起草中,經(jīng)常會引用上級文件或領(lǐng)導講話中的原話,用來交代背景或引出觀點、提供論據(jù)。但是,這些話語,具有其特定的場景和語境,必須結(jié)合上下文來閱讀、來理解。很多時候,孤立地引用一兩句,并不能全面準確表達其含義,只有完整的一段話才能嚴密周延地說明觀點。所以,在引用的時候,要盡可能保持引文的完整,切忌掐頭去尾、斷章取義。尤須注意的是,切不可依據(jù)自己的理解,對原文進行取舍或刪改。
二、引“精準”,不牽強附會
引用的目的,是為了引出觀點、支撐觀點、印證觀點。所以,引用的言論必須與文稿所要闡述的觀點相吻合,能立得住、講得通、撐得起。現(xiàn)實中,很多新手誤以為大量引用可以體現(xiàn)文稿的高度和深度,卻未考慮到所引用的言論同中心論點或分論點之間的連接是否緊密,致使論據(jù)與論點脫節(jié),大大降低了說服力。所以,在引用的時候,一定要精中求精、優(yōu)中選優(yōu),把那些最能支撐觀點、印證觀點的話語篩選出來,堅決防止“說是也是,是也不是”的粗枝大葉作風,力求取得微言大義、言約意豐之效。
三、引“簡潔”,不繁言蔓詞
…… 此處隱藏87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