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511:高校思政工作培訓材料-6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511:高校思政工作培訓材料-6篇》。
思政教師培訓材料
微傳播即指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為傳播媒介,以短小精悍的碎片化文字、視頻為傳播載體,以高效傳播性、便捷交互性和廣泛滲透性為傳播特征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網格化的裂變式多級信息傳播模式。微傳播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高校應深入把握大學生群體所呈現的群體性特點和網絡化趨向,突破以往大而全、廣而泛的傳播模式,采取“微”小鮮活、細致入“微”的新型傳播模式,牢牢占據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在理想信念、理念思維、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增強話語的傳播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屬性與功能
在虛擬網絡社會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以“非虛擬的”“對象化的”形式存在,可承載教育功能和價值整合功能。
1.堅守“主流”屬性。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從話語屬性來講,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代表一定社會階層,是反映其政治觀念、價值取向和社會道德的集合體,具有政治教化和道德教育雙重功能。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主流價值觀應當占據社會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并對社會全體成員起到正向教育和引導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既是一個穩定的體系,又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的穩定體現在對主流核心價值觀的堅守,它的開放體現在對世情、黨情、國情、民情的動態把握,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話語創新。馬克思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應當解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應當囊括政治話語、教育話語、生活話語,并將主流話語置于引領和主導的地位。在紛繁復雜的網絡場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應弘揚主旋律,彰顯主流價值觀,強化話語轉向與輸出,奏響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需要的時代強音。
2.聚合“人本”價值。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應當回歸到人本身。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有忽視人的存在的傾向,教育者往往依據自我意識,機械化地將已有的社會思想道德要求和規范灌輸給受教育者,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教育對象生活世界相悖離,出現偏離“人”本身而走向虛無世界的境況。同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如果忽視“人”,缺乏與“人”的耦合,再精妙的話語也會蒼白無力。因此,集合人本性原則,彰顯人本價值訴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應有之義。“作為具有指向性的言語行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展必須遵循受教育者的主體選擇性規律。”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生成、敘事和傳播都應以人為本,圍繞教育對象的特征,立足教育對象的言語方式和情感需求,實現話語風格及表述方式生動化、生活化轉向,讓思想政治教育回歸到人本身,彰顯人的主動性、能動性。
…… 此處隱藏3034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