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明而私事息》,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明而私事息》。
【例文】老一輩革命家用言行回答了什么是“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也正是秉持這份公心,中國共產黨以清正廉明立身,視人民利益重于山,視個人利益淡如水,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在無比艱苦的條件下,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這就是“公”的力量,“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明而私事息”,公心越充盈,離腐敗就越遠,離民心就越近,離勝利就越近。(中國紀檢監察報《不可以私害公》)
【典故】出自戰國荀況《荀子·君道》,明分職,序事業,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
【釋義】意思是,公正的道理普遍推行了, 營私的門徑就自然被堵住;;公正的行為準則明確了,謀私的事情自然就會停止。
【賞析】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古往今來,多有公私分明為政者,堅守秉公用權底線,存公道之心,拒私謁之為,行公正之事。《禮記》曰:“公事不私議”,公事需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程序到公開場所辦理,不能在私下里去處理。若公事到非公場所私謁,非光明磊落之舉,多生齷齪,亦有害政之嫌。為政者如果稀里糊涂公私不分,就過不了“人情關”“廉潔關”,也很容易被圍獵。私門洞開,私謁者必趨之若鶩,絡繹不絕。長此以往,私謁成風,公權不公,必將危及公平正義。把握公與私的界線,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就定下“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的家訓。黨員干部當時刻秉持公心,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做到嚴格自律、公私分明,堅決杜絕公權私用、以權謀私。堅持以高度的自覺和堅定,不斷夯實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謹慎行使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用法】主要適用于領導干部廉政黨課、警示教育,側重強調公私分明、大公無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謹記“公生廉、私生貪”的道理,常拿黨規黨紀對標對表、錘煉黨性,切實做到手握公權不謀私。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