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例文】敢于決斷的見識膽識。1950年解放海南島戰役中,膽大心細、善出奇兵的韓先楚根據潮汐、風向的變化,果斷決策,調整原定的作戰計劃,提前于4月16日率300多只風帆船突擊登島,一舉成功,為我軍解放海南島全境奠定了勝利基礎。實踐證明,面對瞬息萬變的局勢,迅速作出反應、果斷決策、付諸行動,才能避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窘境。關鍵時刻看得準、該拍板時敢拍板,才能抓住時機、攻堅克難,使問題得以及時解決。(解放軍報《不斷提高應急處突能力》)
【典故】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
【釋義】意思是,應該作出決斷而猶豫不決,就要產生禍亂。指做事應當機立斷,否則后患無窮。
【賞析】“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從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到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搶險,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從繪就并逐步鋪開“十四五”規劃新藍圖到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都需要干部有過硬的應急處突能力,在關鍵時刻能夠沖得上、扛得起、豁得出,把風險和困難降到最低,把重大事情和關鍵問題處理解決好。能不能最終解決問題,關鍵在于有沒有準確到位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就像大夫看病一樣,前提是要對“頑疾”有正確的判斷,知道病癥出在什么地方,緣于什么誘因。這種能力的基礎,在于平時工作中對權力責任清楚于腦,對辦事方法和手段爛熟于心,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走向“把好脈”。而在抓重大工作、處理重點難點問題時,對一些薄弱環節和不太起眼但事關全局的“關節點”不放過,當問題出現時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癥結所在”,保證“對癥下藥、藥到病除”。面對新征程上的艱難險阻,只有站在全局高度,冷靜分析問題性質和來源,弄清問題是否有傾向性、普遍性,準確評估損失程度和影響范圍,防止問題“蔓延開來”,同時杜絕“早完早了事”的想法,著眼于從根本上、系統地解決問題,才不會“按下葫蘆起了瓢”,才有問題“攻克一個、解決一片”之效。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校開班講話、作風能力建設講話,側重強調應急處突能力,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提高決策能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