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福之本生于憂,而禍起于喜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福之本生于憂,而禍起于喜也》。
【例文】“福之本生于憂,而禍起于喜也”“凡人有憂而不知憂者兇,有憂而深憂之者吉”“愛人之大者,莫大于思患而豫防之”。唐代魏征也以“居安思危,善始克終”警誡世人,要時時謹慎憂懼。“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為此也。安而能懼,豈不為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中國紀檢監察報《持勝之道在憂懼》)
【典故】出自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是福之本生于憂,而禍起于喜也。嗚呼!物之所由然,其于人切近,可不省邪!
【釋義】意思是,幸福的根源在于憂慮,而災禍的起因是喜樂。
【賞析】憂患意識的精神傳統在中國源遠流長。《周易》中講,“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可保也”;孔子云,“君子憂道不憂貧”;孟子曰,“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這些凝聚傳統憂患意識的傳世之言,是古人應對自然風險和進行社會治理的智慧精華,并充分體現出中華民族勇于擔當的崇高責任感。憂患意識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抗戰勝利前夕,面對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歷史周期率的疑問,共產黨人作出“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的響亮回應。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告誡全黨同志在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告別西柏坡進駐北京前夕,我們黨更是提出“進京趕考”的重大命題,發出“決不當李自成”的鏗鏘誓言。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又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新時代新征程,各級黨員干部要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和奮發有為的狀態,銳意進取,敢于斗爭,好筆桿子網m.x1762.cn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交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精彩答卷。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課報告、形勢分析報告,側重強調憂患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居安思危,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