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公文的時態——讀《散文的時態》之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公文的時態——讀《散文的時態》之悟》。
公文的時態——讀《散文的時態》之悟
近日讀屏,讀到作家周曉楓的文章《散文的時態》。這是一篇文學理論方面的佳作,曾被選用作為2021年浙江省高考語文科目閱讀理解題的閱讀材料。
饒有興趣地讀罷此文,我忽然想到,能不能就公文的時態也做些探討,寫上一篇文章呢?
我從事公文寫作已有32年,對公文的時態,屬于“日用而不知”(《周易·系辭上》),從來沒有認真琢磨過。然而,即便是后知后覺,也總比不知不覺、糊里糊涂要好。就此專門研究一番,想來不僅對自己繼續走好文路有好處,對讀者也會有啟迪。
誠如周曉楓所說,“漢語和英語不一樣,所謂過去時、正在進行時、將來時,對我們來說只是昨天、去年、此時此刻、三個月以后等等這樣的時間副詞標注,之后并無詞形和句型的變化”。對漢語表達的這個特點,周曉楓抓得很準。但她沒有談到的是,對于不同時態,可以用不同的時間副詞作標注,這一點英語、漢語并沒有區別,區別在于英語往往通過詞形、句型的變化加以呈現和區分,漢語則常常使用具有標志性的詞語來表意和區分。從一定意義上說,這屬于殊途同歸,很難說哪種方式更好,但我覺得漢語的表達方式因時態而產生的變化相對較少,因而更顯簡約。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寫完了這篇文章(過去完成時)。
我正/在抓緊起草這篇文章(現在進行時)。
我將/打算/計劃就此寫一篇文章(將來時)。
…… 此處隱藏394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