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從鄭板橋畫竹之論中領悟寫作之道》,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從鄭板橋畫竹之論中領悟寫作之道》。
近日讀書,讀到《鄭板橋集》中的《題畫》一文: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傊庠诠P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
我自幼學畫,素描、水彩、國畫都學過。其中,學得久一些、畫得多一些的是國畫,畫到了大學二三年級。后來,隨著精力轉移到專業學習、社會工作和文稿寫作上,畫筆就被擱置了,但因為過去有那么一段“畫緣”,欣賞畫作、學習畫論的愛好并沒有徹底丟荒。然而,也許是因為心心念念的緣故,這些年我天天與文字打交道,常常眼中看的是畫論,心里想的、領悟到卻是寫文章的心法技法。這倒不是因為我有什么特殊的天賦,而是像鄭板橋所說的那樣,“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題竹蘭詩》)。大道相通,相通的不止是畫法書法,文法亦然。
前面所引的鄭板橋畫論,講的是從竹子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啟示、激發畫意,經過“眼中之竹”,轉化為“胸中之竹”,進而借助筆墨,揮灑成“手中之竹”,也就是“畫中之竹”。后人解讀這段精辟的畫論,有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分別對應理解為自然物象、審美意象、藝術形象的,也有對應理解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藝術表現的。這樣的理解,都很有道理,也讓我深受啟發。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習慣使然,讀到上面這段畫論的時候,我的理解和領悟,仍然聚焦在機關文稿寫作上。在我看來,鄭板橋所觀所畫所論之竹,具有廣泛的象征意義、指代意義,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理解和替換為所看所寫所論之文。在寫作實踐中,對“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我們不僅可以從形貌和過程上有所區分,更應準確把握其機變之方。
…… 此處隱藏326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