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公文寫作中列數字的十大方法》,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公文寫作中列數字的十大方法》。
有工作開展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相關數據的積累。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們必須做一名數據的有心人,長期注重數據的測量、積累和搜集工作。數據的運用和處理有著獨特的方法和技巧。在實際寫作中,要用好數字,讓數字成為文字的有力支撐和重要補充,大致說來,有如下十法:
一、去粗取精“選”
公文寫作提倡運用數據,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不加選擇,眉毛胡子一把抓。公文中數據的運用必須經過精挑細選。大致說來,公文數據列舉有“十不用”:一是不用道聽途說的不靠譜數據,必須使用權威部門發布的數據。二是不用過時的數據,如7月份匯報工作,只要有可能,就盡量更新到6月份的數據。三是不用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數據,必須經過可靠的校核。四是不用比較敏感的數據,如城管部門內部總結工作可以列舉當年度捕捉違規犬類多少只,而在電視媒體上則不太適宜;在提倡城管科技化的場合,就不適宜講投入了多少人力;在列舉過程性、階段性數據反而不利于工作開展的時候,就不宜直說,而要把握列舉數據的時機和場合。五是不用有爭議的、存有破綻或“隱患”的數據。數據具有多面性、歧義性,有的時候,執筆人看到的數據完全是“正面的成績”,但相關讀者卻做出了不一樣的解讀甚至是負面的理解。例如,有城管部門把每年發現和解決上百萬件問題當作成績向上級如數家珍地匯報,誰知上級當時就反問:為什么每年投入了那么多經費,還有這么多問題?上級領導并不知管理標準提高的詳情,因而就做了反面的理解。六是不用沒有目的的數據,數據必須為印證相關觀點和意圖服務。七是不用領導或相關對象不感興趣的數據,數據的選用要注意對味、切中要害。八是不用匪夷所思的數據,如果運用的數據讓人揣摩半天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令人如墜云里霧里,不知所云,這樣的數據運用就失敗了。九是不用瑣碎的數據,簡單的數據羅列是數據運用的大忌,必須有所取舍和歸納、提煉。十是不用多而無用的數據,有些數據,看起來很美,其實大而無當,不由其統,散漫拉雜,這樣的數據,不用也罷;如果要用,也要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深加工”。
二、精雕細刻“分”
公文寫作對對象的分析,定性固然重要,定量也不可或缺。對事物的定量分析,不僅要從總量上看,還要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來考量。縱向上,主要看變化和發展;橫向上,就是要根據表達的需要,按恰當的標準把事物“切”成“塊”,一塊一塊地來分析,列舉其數據構成、分布和占比情況,從中“窺”見事物發展變化的端倪。
三、抓大放小“凸”
…… 此處隱藏470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