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讀后感》。
很長時間沒有在短時間內讀完厚厚一本書的閱讀體驗了,盡管平時也有閱讀的習慣,但比較自由,依著興趣愛好,在時間、節奏、書籍的選擇上隨心所欲。這幾天,拿到《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厚重,有分量,初時覺得是任務,誰知一讀竟然放不下,竟然在短短幾天,頁頁字字細細讀下來了還意猶未盡。真的是感慨系之,印象很深的地方有很多,越揣摩越覺得受益匪淺。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孟子·離婁上·第五章》有“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大意是說:天下的根本在于國家,國家的根本在于每一個家庭。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命運和時代、國家、社會密切相關,概莫能外,關鍵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盡量少受裹挾,擁有獨立的思考與定力。54年前,一千多萬知識青年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在稚嫩青澀的年齡,在正當學習讀書長本領的大好時候,遠離親人朋友,坐綠皮火車,坐卡車,坐架子車,趕毛驢,用腳量,從生活條件優越的城市走向遙遠陌生、貧窮荒涼、愚昧落后的農村,準備脫胎換骨,接受再改造。這是時代的特征,個人毫無選擇的余地。多少知青面朝黃土背朝天,感覺前途渺茫,真正想要“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像《朝陽溝》里栓寶唱的“我決心在農村干它100年”的鳳毛麟角,很多人受當時“讀書無用論”“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白卷英雄張鐵生”的錯誤思想行為的影響,放棄了讀書;也有的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偏執思想的影響,放棄了文史哲的學習;還有的一刻也不愿呆在貧瘠偏遠的農村,怎么也適應不了農村艱難地生活條件和繁重的勞動,想方設法通過招工,當兵,盡快回到城市;甚至有的知青為了逃避艱苦的勞作,草率的和當地的老鄉步入婚姻……
讀書時我總是代入感很強的聯想,當時假如是我,我會怎么辦?出身紅色高干家庭,父親是國家副總理,雖然當時在接受政治迫害被審查,母親被株連下放“五七干校”,兄弟姐妹都尚未成年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去了兵團或插隊。家庭四分五裂,命運前途未知。無論怎樣,風波沒有開始之前,這樣的家庭出身,在當時生活應該是衣食無憂的,做飯有煤爐,洗澡有熱水,讀書有保障。正是風華正茂對世界有無限憧憬的十五六的少年,卻被迫面對生活的猙獰。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面對山大溝深,交通落后,土地貧瘠,荒涼的黃土高原,感覺就好像到了世界的盡頭,到了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我會不會像他一樣很好的調整、正視、接受?面對粗糲的飯食,每天吃糠咽菜還吃不飽肚子,甚至七年才吃上一碗老鄉從外地帶回來的白米飯,我會不會像他一樣從不挑揀?面對陌生繁重的勞動,我會不會像他一樣盡快學會,每天掙夠十個工分?我會不會每天辛苦勞作之余,還點著煤油燈,大量讀書甚至被煙熏黑了鼻孔……
我深深的感受到,個人命運和國家民族息息相關,只有國家強盛,老百姓才能挺直腰桿,只有國家富裕,老百姓才能豐衣足食,只有國家太平,才有老百姓的安穩生活。
待入塵寰,與眾悲歡,始信叢中另有天。
…… 此處隱藏310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