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例文】涵養善學習慣,不僅是好好修為、充實自己、提升道德修養,以成就“內圣”的過程,更是積極入世、學以致用、落實于實踐的“外王”過程;不僅是培育“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修己功夫,更是一門錘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外在修養之事功。(大眾日報《“愛學”“真學”“善學”》)
【典故】出自《論語·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釋義】意思是,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依靠,而游憩于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中。”
【賞析】“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孔子教導世人為人為學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先后輕重,步驟分明。孔子提出首先要解決立志的問題,其次便要修己;最后道行,德彰,仁成之后,方可游于藝。為學始于立志,致力于道德,終于優游于藝術境界,這是古代君子立身的原則,也可看作一個層層遞進、人生境界不斷提高并最終升華的過程。作為領導干部,要自覺做到“三問”,不斷提高黨性修養水平。堅持問“道”立志,時刻問問自己有沒有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堅強意志,有沒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真摯信仰,有沒有向著既定目標前行的堅定信念;問“德”有據,時刻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忠誠于黨和人民,有沒有做到清清白白做人,有沒有做到執政為民;問“仁”得仁,時刻問問自己是不是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不是能夠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不是能夠“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三省吾身中,始終牢記初心使命,自覺擔責盡責。
【用法】一是適用于領導干部講黨課,側重強調黨性修養,教育黨員干部嚴格自我要求,不斷提升思想境界。二是適用于學校開學典禮講話,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加強學習,提高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