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言者有感而發 聽者感同身受——怎樣的領導講話才能讓聽眾“有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言者有感而發 聽者感同身受——怎樣的領導講話才能讓聽眾“有感”》。
我從事管理工作迄今,已整整25年;從走上單位中層干部崗位算起,也有20年了。無論是聽領導講話,還是自己以一名領導干部的身份作講話,次數都數不過來。作為傾聽者,我喜歡那些讓人聽了受感染、有感悟的講話。作為講話者,我也努力追求這樣的講話效果。
那么,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怎樣講話才能讓聽眾“有感”呢?對這個問題,我思考過、探索過,卻一直沒有深入系統地總結過。今天突然想到這一點,試著開堂新課,填補一下空白。
俗話說:“真傳一句話,假傳一擔書?!?/b>我思來想去,想出了作為本文大標題的那句話,覺得基本能概括出心目中的真傳。
言者有感而發,聽者感同身受,好的講話或講話稿,能夠讓這兩方面高度統一。
言者有感而發,“有感”是前提,“善發”是關鍵。
前面說了,這個“感”有兩重含義:一是感情的“感”,感動、感染都在此列;二是感想的“感”,感觸、感慨、感悟也都是這么個意思。不管取的是哪個含義,“有感”都是前提——要讓聽眾受感動,自己先要動感情;要讓聽眾有感悟,自己先要悟所感。
然而,有真情實感卻不善表達,也很難達到讓聽眾“有感”的效果。表達,就是“有感而發”的“發”,這是讓聽眾“有感”的關鍵。作為講話者,我們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像炮彈一樣發射出去,直擊人心、震撼心靈呢?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b>這寥寥數語,把感染力的主要構成因素都點到了。
受白老先生的觀點啟發,我覺得,要“有感而發”出一個好的講話或者講話稿,有這么3點尤為重要:
一是感于心,發于口。話從口出,意由心生。心里話未必都感人,但真正感人的話一定是心里話。心口不一、言不由衷的話,肯定不能感動人。
…… 此處隱藏7984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