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不知來,視諸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不知來,視諸往》。
【例文】“不知來,視諸往”。中國人歷來重視歷史,善于從歷史的縱深處啟示現實和未來。古人不僅創造了多種史書體例,形成了豐富的史料資源,而且善于從歷史表象中把握本質,尋求規律。在晚年所作《報任安書》中,司馬遷介紹了《史記》的體例和宗旨,說《史記》是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希望探究自然規律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通曉古今變化,通過歷史的發展演變, 尋找歷代興衰成敗之道,從而為后人提供鏡鑒。(中國紀檢監察報《見出以知入 觀往以知來》)
【典故】出自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古之人有言曰:“不知來,視諸往。”
【釋義】意思是,不知將來怎樣,那就看看以往。意思是,歷史是面鏡子,對照以后就可預知將來的結局。
【賞析】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部教科書。這是因為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就一直重視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以供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借鑒,即所謂的“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一代偉人毛澤東也曾說過,讀史是智慧的事。在我國的歷史上,既有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豐富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的深刻教訓以及由亂到治的經驗智慧。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中國于各種學問中,惟史學為最發達;史學在世界各國中,惟中國為最發達。”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個優良傳統。千百年來,歷史長河潮起潮落,啟示人們,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發展能不能順應歷史邏輯與時代潮流。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清醒劑,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歷史思維”, 把握發展大勢、抓住變革時機,創造新的時代業績。
【用法】主要適用于領導干部講黨課、黨校開班講話,側重強調歷史思維,教育黨員領導干部要黨史知識,從歷史潮流中把握發展趨勢,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和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