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例文】講道理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功。古人講:“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從實踐看,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道理講不好,入不了心,癥結在于理論功底弱,道理講不透、聽了不解渴;有的是知識儲備少,說理干巴巴、聽了沒味道;有的是缺乏創新思維,說理不生動,一個比喻能講清的問題,繞半天彎子都說不明白。所以,必須切實增強自身素養,提高講道理的能力。提高講道理的能力,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硬核素質。(解放軍報《下功夫把道理講好》)
【典故】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規》,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釋義】意思是,用強勢去壓服人,即使壓服了,他對方心也是不服的,要用理來服人。他服的是這個理,所以他無言了,他也就不會跟你在心上對抗,就是他心服口服。
【賞析】古人云,“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意思是說,如果教育一個人時他不樂意接受,即使強行灌輸也沒有什么意義。講道理是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領導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毛澤東同志指出:“用說服而不用壓服的辦法,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見效甚快。”從實踐中考察不難發現,聰明的領導,總是善于講道理,注重說服群眾、統一思想、凝聚意志,進而使其決策意圖得以迅速實現。講道理是一門語言藝術,能不能緊跟時代抓住人心,把道理講得吸引人感染人,體現了領導者的能力水平,決定了群眾的接受效果。《松窗夢語》記載,明朝御史張瀚上任后去參見都臺長官王廷相,王廷相給他講了一次乘轎見聞:王廷相乘轎遇雨,恰好一個轎夫穿了一雙新鞋,開始時轎夫“擇地而行”,后來一不小心踩進水坑里,便“不復顧惜”了。王廷相進而告誡張瀚:“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新官上任,作為上級的王廷相沒有給他講如何當官的大道理,而是通過一次乘轎見聞,就把“慎初”的居身為官之道講活了,使張瀚“終身不敢忘”。講道理就要這樣,善于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
【用法】主要適用于宣傳工作類、作風建設類講話,側重強調以理服人、以上率下,教育引導黨同干部既要言傳、又要身教,提高做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