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例文】“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凡此種種,都是表態式落實,是典型的形式主義、表面文章,只表態不表率,只掛帥不出征,對工作沒有絲毫裨益,對事業沒有一點好處。一是帶壞了風氣,劣幣驅逐良幣,作秀勝過做事;二是擾亂了人心,“工作如戲,全靠演技”,誰還會靜下心來想工作;三是搞垮了事業,用的都是虛招、干的都是花活,規劃就會踩空,工作就會落空。(解放軍報《杜絕表態式落實》)
【典故】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文公·文公五年》,晉陽處父聘于衛,反過甯,甯嬴從之。及溫而還,其妻問之,嬴曰:“以剛。《商書》曰:‘沈漸剛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沒乎。天為剛德,猶不干時,況在人乎?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懼不獲其利而離其難,是以去之。”晉趙成子、欒貞子、霍伯、臼季皆卒。
【釋義】意思是,空有虛名而無實際行動的人,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后演變為成語“華而不實”。
【賞析】吹大的氣球最怕針,一戳就破;紙糊的鮮花最怕潮,遇水即化。天下事,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魏晉時代,后人更是批評兩晉亡于清談。做人做事做世,都要摒棄“假大空”。 魏晉時期,風流名士以清談為風尚,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貴族名士崇尚無關國計民生的清談,被王羲之砭為“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戰國趙括紙上談兵、三國馬謖失街亭的教訓啟示我們,沒有真才實學,缺乏實戰經驗,夸夸其談、故弄玄虛,是過不了實踐這一關的。中國共產黨人歷來注重向歷史學習,向實踐學習,反對空談、強調實干、注重落實,認為“事業是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新中國的紅色江山,是無數革命先輩一槍一彈、一城一池打下來的;社會主義的宏偉大廈,也是無數勞動者一鍬一鏟、一磚一瓦壘起來的。正是因為一代代人的埋頭苦干和接力奮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展現出如此光明的前景,偉大的“中國夢”才越來越接近現實。踏上新征程,各級黨員干部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以真抓實干創造真業績、開創新局面。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類講話,側重強調真抓實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杜絕華而不實,追求實干實效,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