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時行不至,反受其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時行不至,反受其殃》。
【例文】敢為事業用人才,考驗的是眼光和擔當。“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時行不至,反受其殃”。邁步新征程,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面對船到中流、不進則退的考驗,要實現“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依靠人才隊伍的強力擔當。(解放軍報《多修“臺階”少壘“門檻”》)
【典故】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罷,非為吳邪?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乎?”
【釋義】意思是,上天賜與的東西不接受,反而會受到懲罰;時機到了不行動,反而會遭受災禍。
【賞析】“虞舜不逢堯,耕耘處中田。太公未遭文,漁釣終渭川。”機遇既是稀缺的寶貴資源,又是稍縱即逝的資源。不等不靠去抓機遇則機遇存,守株待兔去等機遇則機遇失。“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看到機遇是一回事,能不能抓住和利用好是另外一回事。重要戰略機遇通常青睞有機遇意識的國家、民族和個人。要想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就必須重視機遇,抓住機遇。身處這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時代和歷史關口,我們只有把握機遇,順時而動,才能乘勢而上,交出不平凡的時代答卷。事業發展如此,選人用人亦如此。毛澤東曾以東吳重用周瑜為例,說明用好年輕干部的重要性:“三國時代,曹操帶領大軍下江南,攻打東吳。那時,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后來說服了,還是由他當,結果打了勝仗。”我軍歷來注重培養和使用優秀的年輕干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軍一級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師團職干部平均年齡為25歲;抗戰時期,軍職干部平均年齡約為34歲,最年輕的不到30歲。這些優秀年輕干部敢打敢拼,朝氣蓬勃,為民族獨立與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世不患無才,患無用才之道。”要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模式,以大力發現培養為基礎,以強化實踐鍛煉為重點,以確保選準用好為根本,以從嚴管理監督為保障,健全完善年輕干部選拔、培育、管理、使用環環相扣又統籌推進的全鏈條機制。
【用法】主要適用于選人用人、動員部署類講話,側重強調機遇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抓住事業發展、干部成長的“窗口期”,切實把寶貴資源利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