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皆亂》,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皆亂》。
【例文】實現善治需要標本兼治,多措并舉。就君王而言,“主者國之心也。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皆亂”。就德育而言,“民不知禮義,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廢丑,不向禮義”。就執法而言,“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為孔、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就群臣而言,要做到“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明君、良法、善制、仁義、賢臣,得而兼之、相得益彰,則“四夷九州服也”。(解放軍報《從“不敢欺”到“不忍欺”》)
【典故】出自漢代劉安《淮南子·繆稱訓》,主者,國之心,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皆亂。故其心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
【釋義】意思是,君主是國家的心臟,心臟健全正常,全身的脈絡就暢通安康,心臟功能紊亂,全身的血脈也隨之紊亂。
【賞析】明代朱熹曾說: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心胸寬廣,看什么都能看開;心胸狹窄,看什么都不順眼。毛澤東同志在詩中寫道:“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對手是自己。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當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自己的上衣縫了兩個口袋,一個口袋放公款,一個口袋放私款。有一次他去募捐,裝私款的口袋被偷了,裝公款的口袋分文沒動。他完全可以把募捐來的錢拿出來先墊買車票,回到學校后再補上。可他硬是從十幾里外步行回校。一名領導干部如果公私分明到這種程度,自然不會出現“溫水煮青蛙”現象,說話辦事自然令人信服。能否管住自己,體現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上,體現在慎始、慎微、慎友、慎終上。“內無妄思,外無妄動。”只有勤于檢視心靈、洗滌靈魂,校準價值坐標,堅守理想信念,把外在的約束化為內在的自律,把不敢伸手變為不會動心,才能真正做到知敬畏、明是非、知進退、有取舍。培育良好社會風尚,需要每名黨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齊心協力打贏作風建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類、黨性修養類講話,側重強調示范帶動,教育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樹立良好形象,營造良好風氣。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