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食魚無反,勿乘駑馬》,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食魚無反,勿乘駑馬》。
【例文】不當“場面人”,意味著知行合一。當年齊景公問,“食魚無反,勿乘駑馬”何意?晏嬰說,其意不在“吃魚不翻魚身,出門不騎劣馬”,而是告誡治國理政者不要壓榨百姓,不要用無德無才之屬。景公又問,紀國把如此精言刻在金壺中,為什么還會衰敗?答:知道沒做到。落實之要,不在傳達上級精神不過夜,也不在形式多么轟轟烈烈,重在說到做到有實效?!盁o謀不行,無行不達?!敝泻弦?,愿景方能成風景。(人民日報《要杜絕"假沸"式表態》)
【典故】出自西漢劉向《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景公游于紀,得金壺,乃發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勿乘駑馬?!惫唬骸吧圃?,如若言!食魚無反,則惡其鳋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也。”晏子對曰:“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于側乎!”公曰:“紀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于閭;紀有此言,注之壺,何鄙也,不亡何待乎?”
【釋義】意思是,人們之所以吃魚不翻魚身,是因為嫌魚腥氣太重,刺鼻難聞;出門不騎劣馬,是因為厭惡劣馬不能走很遠的路。比喻告誡治國理政者不要壓榨百姓,不要用無德無才之屬。
【賞析】這則故事生動的說明,再好的文件,沒有落實,只會留在紙上;再好的政策,不去執行,也只是一紙空談。人們常常講,“知道”與“得到”中間,相隔的是“做到”。當下,有的同志十分重視抓落實,平日里大談特談抓落實,開會時再三強調抓落實,檢查中特別要求抓落實,可不少工作最終還是落了空。只用表態抓落實是假落實,多用行動抓落實才能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已經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當務之急就是要真抓實干,撲下身子,擼起袖子,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工作,鼓勵干部勇于改革創新,敢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啃“硬骨頭”,敢蹚“地雷陣”,在改革當中打頭陣、立軍功。堅決反對“擺拍式”“擼起袖子不干活”的行為。各級黨員干部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道理,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類講話,側重強調知行合一、狠抓落實,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干,做實干家。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