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大學建校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大學建校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校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慶祝*大學建校110周年,回顧*大學團結奮進的拼搏歷程,展望百年名校振興的光明前景。在此,我代表*大學,向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大學誕生于國家危難之際,成長于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110年來始終秉持“百年之計端在樹人”的理念,將“教育為國”的信念深深植根于一代代*人的心底,歷經滄桑,砥礪前行,在中原大地上繪就了一幅恢弘壯闊的歷史畫卷。
——堅守教育救國初心,開新式教育之先河
民國初年,山河破碎,民生多艱,以林伯襄先生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倡議效法歐美,引進西學,以教育致國家于富強,以科學開發民智,于1912年創建*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22年,學校更名為中州大學,設文理兩科,正式開啟本科教育,成為*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后經*中山大學階段,于1930年更名為*大學,哲學大師馮友蘭、歷史學家范文瀾、經濟學家羅章龍、考古學家董作賓、地質學家馮景蘭等一批學術泰斗云集*,開設文、理、農、法、醫五大學科,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歷經五四運動的洗禮,*人積極投身于拯救民族危亡的偉大事業。1925年,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應邀專程來校作《大英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史》的演講,隨即在這里誕生了“*高校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涌現出嵇文甫、鄧拓、馬可等一批先進人物,他們積極投身革命,傳播馬克思主義,紅色基因成為*大學最鮮亮的辦學底色。
抗日戰爭時期,學校八年歷經五次遷徙,成為全國唯一在敵前堅持辦學的高等學府。*師生將課堂當成戰場,把讀書當作戰斗,以血肉之軀守護文化命脈,播撒智慧星火。1942年學校升格為國立*大學,為抗戰時期的高等教育書寫了悲壯而自豪的一頁。
——堅守教育報國信念,勇擔科教振興使命
新中國成立后,*大學以“新的中國、新的*,建立新型大學”為使命,從人民大會堂設計到南京長江大橋規劃,從抗美援朝醫療隊組建到三門峽水利樞紐建造,從原子彈導彈技術攻關到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天,楊廷寶、趙九章、黨鴻辛等為代表的*師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留下了鮮明的*印記。
上世紀五十年代,*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進行院系調整,折枝成林,生生不息,醫學院、農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建校,經濟、財政、水利、建筑等專業調整至中南各校,為*及中南地區高等教育的整體布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被譽為“生產大學的大學”。后歷經*師范學院、開封師范學院、*師范大學等歷史變遷,在每一次重大分合調整中,都以寬廣的胸懷實現新的融合,形成新的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搶抓機遇,乘勢而上,1978年成為首批研究生培養單位,1984年恢復*大學校名,2003年新建金明校區,2008年跨入省部共建,學科門類和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從特種材料研發到黃河文明研究,從香港澳門區旗區徽設計到百家講壇授業傳道,從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突破到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為科教興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堅守教育強國夢想,開啟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
進入新時代,*大學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成功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實現了*人重回國家隊的世紀夢想;迎來了*高等教育“雙航母”的歷史性機遇,開啟了百年名校振興的新征程;*龍子湖校區正式啟用,奠定了新百年跨越發展的戰略基石。
…… 此處隱藏268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